《投資者報》記者 吳建華
227
2012-9-17
令劉永行最佩服和一直學習的榜樣是中國臺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
“我崇拜王永慶的原因——他是做正事的,為人很正派。我們的目標是做百年企業,所以,不能去做一些過分的事情。”劉永行如是說。
王永慶生活很有規律,做事有效率、合理化、制度化,劉永行同樣衣著樸素,過著簡單的生活,不投機、不作秀,對專心做企業有著一種特殊的“著迷”。
劉永行如今涉足的重化工領域,幾乎都是處于產能過剩的行業之列。劉永行認為,在過剩的行業里要競爭生存,“只有一個辦法,從自己的身上節省,用最精細化的管理和最高效率的運轉來獲得生存下去所需要的利潤。”
“滾動式發展”
劉永行曾提出過“滾動式發展”的模式,實際上就是把大的項目化整為零分期分批做,第一期完全使用自己的資本金,一期完成投產后產生的現金流再滾動發展第二期、第三期。
“我們整個重工業是飼料老母雞下的蛋哺育出來的,我們當初不敢靠銀行貸款,從銀行貸不了款,所以現在我們重工業再大的投資,第一期從來不找銀行貸款,都是我們做起來之后,銀行認為我們好,它主動找上來,包括我們在新疆的投資也是這樣。”劉永行對記者如是解釋。
劉永行告訴記者,他在新疆的大型現代化鋁電一體化項目2010年12月在新疆昌吉州吉木薩爾縣五彩灣工業園成立,一期工程于2011年4月開工、當年10月28日投產,但直到今年6月才引進銀行貸款。
滾動發展實質上是犧牲一點速度來降低項目的風險。這種謹慎做法使得劉永行在業內業外以“穩健”著稱,也為劉永行在銀行積累起良好的信用。銀行要給貸款,劉永行還要跟銀行談條件。
“有時候我們希望比銀行正常貸款低10%,有時銀行資金緊張利率上漲,我們要求只上漲5%,我們要選銀行,利息太高了我們不要。因為利息成本太高的話,企業負擔太重。”
從東方希望近幾年的發展來看,擴大規模是持續的追求,但劉永行有自己的選擇方式,對于收購、兼并這一傳統而容易的方式,劉永行非常謹慎,即使在金融危機的2008年,大量工廠瀕臨倒閉,以非常優厚的條件向東方希望求救,劉永行也沒有心動。
循環經濟之路
記者走訪過程中,東方希望的循環經濟對資源的高效利用令人印象深刻。在包頭,煤電產生的熱蒸汽被用來生產賴氨酸,電廠的煤灰和電石的廢渣被用來生產水泥和磚。目前東方希望從德國引進6條全自動建筑用磚生產線,年產磚3億塊,大量用于包頭、鄂爾多斯的市政建設。
包頭希鋁人事行政部王懷勝部長告訴本報記者,“我們董事長說,廢棄物就是放錯了的地方資源,一定要加以利用。我們公司對廢棄物的態度是吃干榨盡。”
劉永行務實的循環經濟常常使他獲得“意外之喜”,由于長期關注廢棄物回收利用,東方希望三門峽鋁業從電解鋁廢液中分離出金屬鎵,2009年3月,東方希望三門峽鋁業公司又投資1.5億元建設了年產40噸的稀有金屬鎵項目。
日前,“從氧化鋁分解母液中回收金屬鎵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示范”這個重大科技項目,順利通過了河南省專家論證,獲得國家700萬元科技獎勵。目前,我們生產的稀有元素金屬鎵占全球產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精細化管理
此外,精細化管理也是劉永行經營哲學中的重要內容。
據包頭希鋁的內部人士介紹,劉永行可以建食堂為員工提供可口的飯菜,但是他會收一部分錢,在包頭和新疆,兩菜一湯的午飯,員工只要花七八塊錢。
據記者觀察,在新疆希鋁食堂里,洗碗的方法都被分成10個步驟以展板的形式貼在洗碗池旁。
由于廠區過大,步行不便,他為員工提供通勤班車,但員工同樣要承擔一部分費用。他也可以為員工提供免費的宿舍,但是每個月的水電使用他要限制,還包括安全、衛生、財產保護等各方面嚴格的規定。
這些方面,劉永行可謂一個精明,甚至是“摳門”的老板。不過對于精明,他有自己的看法。
“企業家如果不是精明的人,不能做企業。所以你必須是精明,但必須是誠信,誠信跟精明看起來是對立的,實際上是一致的,不能只做一方面,如果你只是誠信,那你是傻蛋,雷鋒是好人但不能做企業家。”劉永行如是說。
一位多次采訪過劉永行的資深媒體人士告訴記者,“劉永行不喝酒、不抽煙,也沒有特別的嗜好,他不善于跟官員打交道,不善于作秀,也沒有什么江湖恩怨,他就是兢兢業業地做事。”
劉永行做事低調,為人更加低調,常常刻意回避媒體的關注。每年還能見他一次的媒體人秦朔最近在文章中寫道,“30年過去了。劉永行的產業比當初不知要大多少倍。沒有改變的是,他每天早上8點鐘就進辦公室,一直干到傍晚6點,基本不應酬,老老實實回家。”
冒險與專注
“我在經營企業時一貫持九分博、一分賭的心態。所謂九分博,就是要把90%的精力放在遵循規律上;而一分賭,就是也還要準備賭,比如,面對追敵跳入河中,你不認為是賭嗎?你的水性再好,又能保證不被大浪沖走嗎?但是,賭的心態和所花的精力不能超過10%。”劉永行10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劉永行當年選擇創業也是一種賭博。他自己曾說,“我只花10%的精力去賭,但如果賭輸就可能全都搭上了。我們兄弟四人從養殖轉向飼料業時,殺掉了我們所有的1000只鵪鶉,我們不會只殺掉其中的100只。”
2002年選擇進入重化工領域,毫無疑問也可以算做一次賭博。那次21世紀之初的世紀大賭局的參與者,還包括鄂爾多斯羊絨大王王林祥、復星集團郭廣昌、江蘇鐵本戴國芳等一群民營企業大佬。
在幾年里這些企業在謀劃此次轉型時,都醞釀了相當長時間,其間包括對若干產業的考察,對資金、人才、技術的籌集和積累。盡管如此,這次載入中國經濟史的民營經濟重型化大潮,把那些時代的弄潮兒帶入了難以預料的結局。
劉永行幾乎是碩果僅存的成功者,他的鋁電復合體產業在經受住最初的宏觀政策考驗之后,似乎順風順水、一馬平川。
那些民營企業家的命運,離不開制度的未知陷阱和波譎云詭政策風向影響,同時也與企業家個人的性格和修養有極大的關系。上述資深媒體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劉永行的特點是,大膽中兼有穩健,有一份知識分子的冷靜。”
該人士同時表示,劉永行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人,他是真正喜歡做實業,做他的工廠,他“沉迷”其中不知疲倦。對比他的兄弟劉永好,這一點非常明顯。從劉永行與兄弟分家的20年來看,或者從他進入重化工的這10年來看,他的成功就是靠幾十年心無旁騖地做自己的事情。
“為什么我們還要不斷努力,因為我覺得和全體員工一起把企業做好、做大,讓財富繼續增值,這其中有無限的樂趣。而且財富本身還將不斷給社會創造新的價值。”2003年劉永行首次登上《福布斯》封面時如此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