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經濟數據已經公布,從PMI等先行指標看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為了穩增長,中央和地方不約而同加大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9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時強調,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要發揮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性資金支持,積極探索和完善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建立多元參與機制。
重大項目投資的加碼,仍是最有效的穩增長手段。因此,幾乎在同時,國家發改委加大了重大投資項目審批的速度。
9月5日,在批復總投資規模超7000億元的25項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后,國家發改委6日再次密集公布了30個獲批項目,這些項目主要涉及公路建設、港口航道改造以及污水處理。據業內專家估計,國家發改委在兩天內集中公布批復的這些項目,總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
兩天之內,集中審批如此多的項目,非常罕見。不過,這些項目的獲批,符合當前“穩增長”的政策基調。而且,堅持了保證重點項目投資原則。實際上,政府對經濟的快速下滑都有底線,只要適當增加基建投資或者說將基建投資恢復到年初的計劃水平已能夠對當前投資和經濟的下滑起到一定作用。
國家發改委集中放行項目審批,為穩增長再添抓手,對促進基礎建設和投資、拉動相關產業和就業、穩定經濟都是一個重大利好。
梳理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的項目審批來看,1-8月共批了11個機場,4個鋼鐵,382個風電,200個水電,總金額不詳。與此同時,7月以來各地方公布配套12.8萬億元。
地方為“穩增長”也是大手筆投資。消息稱,近期一項旨在刺激武漢工業企業走出當前困境的新政——《武漢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的若干意見》已經正式獲得武漢市政府常務會討論通過,包括在加強工業有效投資、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等多個方面,將給予多項政策性扶持,細則共分為13條。
“13條”主要集中在強化了四個領域的支持力度,即加強工業有效投資,支持企業開拓市場,緩解企業融資難題以及減輕企業負擔。
在加強工業有效投資方面,一是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將工業技術改造項目的貼息資助門檻由5000萬元放寬到3000萬元;二是支持擴大工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在現有政策基礎上,將新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貼息資助門檻由2億元放寬到1億元;三是大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繼續對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新興產業制造業項目給予貼息補助。
除了上述“13條”之外,武漢市連續密集出臺包括3000億元交通樞紐建設、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等多項經濟刺激計劃,希望能有效對抗經濟下行壓力。
不過,從中央到地方如此大規模的投資,不禁讓人想起當年的“四萬億”。不過無論從地方還是中央的投資規模來看,都明顯與“四萬億”的時候不同。國家發改委審批的項目普遍集中在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節能環保領域,顯示出政府政策意圖所追求的依然是緩解經濟過快下滑的趨勢,而非刺激增速。
更重要的是,在投資上,中央和地方投強調要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切實貫徹落實“新非公三十六條”及各部門出臺的42個細則,放寬壟斷部門的準入門檻同時逐步改變民間資本收益預期,創造民間投資需求。完善公共事業價格政策,調動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經營的積極性。
廣西工商局近日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進一步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營造平等準入、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服務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要求進一步放寬民間投資主體市場準入條件,優化投資環境。放寬行業準入限制,積極推進平等準入;放寬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從事新興行業的準入條件;放寬企業名稱登記條件;放寬企業集團登記條件;扶持自主創業;鼓勵科技人員創辦企業;落實行政規費減免政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