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 萌
有分析師表示:中國面對起訴,除積極應訴外,短期看,應該穩定國內稀土價格,措施包括收儲以及推行稀土專用發票;長期看政府應該提高國內稀土集中度,讓企業行為代替國家行為。
3月13日,中國商務部官網發布了《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就美歐日在世貿組織對中國稀土等出口管理措施提起磋商請求發表談話》的消息。
根據消息內容顯示,中國收到美國、歐盟、日本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的有關稀土、鎢、鉬的出口管理措施的磋商請求。
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中方此前就有關原材料產品出口政策與各方一直保持著溝通和接觸,多次強調中方政策目標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
該負責人同時表示,中方將根據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妥善處理有關磋商請求。
歐美國家再起稀土訴訟
其實,早在今年1月WTO裁定中國限制鋁土、焦炭等9種工業原材料出口的行為違反貿易規則起,接受《證券日報》采訪的各方專家都在猜測,美國及歐盟等國,共同起訴中國上述9種工業原材料存在貿易違規,只是為了此次訴訟稀土等原材料做鋪墊,而現在這一猜測終于應驗了。
“美國帶頭發起訴訟的舉動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此前曾表示,而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現在美國經濟復蘇仍然緩慢,今年又趕上大選年,此時挑起訴訟,有經濟和政治雙重考慮。
據記者從我國稀土權威機構了解到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全球已經探明的1億噸稀土儲量中,中國僅占36%左右,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都蘊藏著豐富的稀土礦藏。但長久以來,中國以占全世界36%的稀土儲量,供應者全球90%以上的稀土市場。上述蘊藏大量稀土的國家,包括美國并不開采自己國家的稀土而是從中國大量進口。
早在2009年時,有我國稀土權威研究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稀土作為“工業味精”的原材料作用較大,但開采稀土時付出的代價同樣巨大,在稀土分離的化學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物,雖然,我國稀土分離技術在不斷的進步,已經盡量減少以及避免了稀土分離時產生的污染物,但對環境的影響仍然較大。而另外,對開采稀土等礦產破壞的土地進行生態修復雖然有可能,但僅針對我國修資源豐富的贛南地區土地生態恢復,初步預計資金投入將高達380億元以上。
所以,鑒于稀土資源的稀缺性和對環境造成的嚴重污染,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對稀有金屬的管理,包括對稀土開采、生產和加工進行治理,相應的管理不再采取單一的貿易政策,而是更多地通過產業政策、環保措施,全面地規范國內的生產、消費以及稀土出口,包括對出口進行配額管理。
但事實上,2010年之前,中國廉價的稀土長期供應全球市場,廉價稀土一度供給充足。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問題的凸顯,自2008年以來,為保護稀土資源,中國開始對稀土生產加強管理,其中就包括實行出口配額管理制度。2010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又新出臺了更為嚴格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度,這對保護自然資源、減少環境破壞以及滿足內需十分必要。
訴訟或刺激國內稀土整合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中國稀土出口量僅占全年出口配額總量的49%。盡管出口配額沒有用完,但是為了保障國際市場的需求,中國政府依然決定2012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量與2011年基本持平,從這一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出,雖然中國對稀土開采加強了管理,但并未影響到國家市場對稀土的正常需求。
反觀目前國內稀土市場,昨日,有分析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由于大型企業入市采購,國內鐠釹的價格或出現上漲,隨著“十二五”新材料行業規劃的明細,稀土的前景很好。但由于長時間的市場任期渙散,市場成交情況并不理想。
據上海有色網統計顯示,3月初時,部分下游釹鐵硼企業的入市采購,的確為市場帶來了一絲活力。但所謂的下游入市采購量遠遠無法與一年前相比。特別是在下游企業以銷定采的模式下,下游采購僅僅是略高于成本價的價格采購若干噸。同時,由于前期買入價過高,面對浮虧的價格,大部分貿易商更愿意持貨待漲。綜合以上,稀土業景氣度復蘇仍然充滿坎坷。
而另有稀土業界專家預計這一情況有望在下半年轉變。3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為了珍惜我國寶貴的稀土資源以及可持續利用,全國稀土企業將整合組建為2-3 家大型企業,“整合方案并不一定按省來劃分”。他同時表示,整合方案目前并沒有時間表。
對于此次,歐、美、日等國家利用WTO規則對中國的稀土等原材料出口提起訴訟,有國泰君安行業分析師表示:“這些發達國家,對中國的優勢或劣勢產品進行雙重標準的限制由來已久。稀土作為中國手中為數不多的有控制力的資源,政府管控不會放松。相反,我們認為外部壓力越大,那么國內政策的進度會越快、力度會越大。”
“中國面對起訴,除積極應訴外,短期看,應該穩定國內稀土價格,措施包括收儲以及推行稀土專用發票。長期看政府應該提高國內稀土集中度,讓企業行為代替國家行為。在2011年國內稀土整合有始無終后,新的一年卷土重來,應該會有更具效果和執行力的措施,或者至少向這個大方向邁進一步。”上述國泰君安分析師如是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