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雅瓊
——專訪北京大學風險投資研究所研究員馬光遠(微博)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如同一絲絲不顯眼的毛細血管,與骨干企業一起建構起龐大的經濟網絡,其生存狀態牽動著億萬人民的神經。
近年來,小微企業融資難、生存難問題日益突出,他們煩惱什么、需要什么?該如何給與小微企業更多的關懷?
本報記者帶著這些熱點問題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風險投資研究所研究員馬光遠, 請他剖析小微企業陷入困擾的根源,建言解決方案。
小微企業
應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懷
證券日報:長期以來,中小企業生存難是橫亙在學界和業內的一道難題。相比大企業而言,小微企業遇到的問題五花八門、具體而微,諸如融資難、稅賦過重、人才問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生存現狀如何?
馬光遠:2011年,由于全國信貸緊縮、通脹引發成本上升,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利潤,出現了大面積倒閉的情況。到現在為止,政策上沒有建立起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體系,所以每一次政策收緊的時候,受傷的都是小微企業;但每一次宏觀政策放松的時候,受益的都不是小微企業。
全球的小微企業可能都面臨很多難題,但是像中國這樣隨著政策變化出現周期性的困難,在全球也是不多見的。從根本原因上講,我們缺乏一整套為小微企業量身定做的在金融、稅收、政府采購、就業、技術扶持等方面的體系,關于小微企業的制度非常殘缺。所以我認為這是全球共性的問題,但我們也有自己特別顯著的特征。
證券日報:比較突出的一點是,目前小微企業在政策方面得到的重視是不夠的。
馬光遠:從制度關懷來講,是不夠。我們有《中小企業促進法》等,但是落實得很不夠,包括中小企業的服務體系、信貸擔保體系,稅收優惠、政府采購、技術層面都沒有到位。中小企業受到的制度層面的歧視也比較多,同樣去銀行貸款,大企業得到的優惠多、利率折扣大;小微企業不僅僅享受不到優惠的利率,絕大多數根本貸不到款。一旦你通過一定途徑拿到銀行貸款,各種各樣的費用層層加碼,導致你拿到的利率可能跟高利貸都差不多的。
證券日報:眾所周知,小微企業吸納了數量可觀的就業人口,貢獻十分巨大,然而在融資等問題上卻受到歧視,如何看待這樣劇烈的反差?
馬光遠:50%的稅收、60%以上的GDP增長、70%的專利創新,80%左右的進出口、 90%以上的新增就業,都是中小企業創造的。我國現在有中小企業1000多萬家,其中90%屬于小微企業,所以我們就看到一個不能自圓其說的悖論:一方面無論是就業、技術創新、稅收等的貢獻,中小企業都占了半壁江山,但是,他們得到的資源卻遠遠達不到這個比例。
中國的經濟這兩年為什么很困難?如果你往下看的話,這個困難不是全局的,而是中小企業出了問題。2009年、2010年,我們把那么多資源給了大企業,經濟增長很好,在全球遙遙領先,但是你會發現我們的經濟越來越困難,為什么?該得到救助的沒有去救。所以中國經濟出問題不是說大企業出問題,而是中小企業出問題,中國經濟不穩定是中小企業不穩定。需要真正把小的抓起來,把大的放掉,真正把政策的關注點轉移到小微企業上面,只需要算一筆很簡單的帳——中小企業這么多年能夠從銀行拿到貸款的比例基本是10%左右。
抓緊培育
給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機構
證券日報: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是個世界性的話題,造成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馬光遠:融資難的根本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銀行不愿意給中小企業貸款,第二是缺乏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機構。
銀行不愿意當然也有它自身的利益訴求,因為大企業監管成本低一點、風險也低一點,這是我們國內金融機構普遍的一個觀點。而且,大企業的風險承擔能力在目前的國有體制下是可靠的。我們的小額貸款公司剛剛起來,很多城鎮銀行準備做成中小銀行,但事實上他們的主要目標客戶也是大企業。這就意味著,我們缺乏真正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銀行。
從直接融資層面來講,我們的資本市場更愛大企業。創業板上市企業也就300家,滿足不了所有的需要。此外,還缺乏其他融資渠道,比如說小微企業發不了債券。所以中小企業融資難是全方位的。
要抓緊培育給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機構,加大力度、多渠道地給中小企業創造融資的途徑。比如PE對于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起到很大的作用,還有資本市場融資、股權投資等。
證券日報:不論如何,信貸機構都傾向于盡可能地控制風險,怎樣解決加大給小微企業貸款力度和控制貸款不良率之間的矛盾?
馬光遠:你要看一下小額貸款公司的經營情況,會改變一個觀念。大家總是認為,中小企業會帶來更大的壞賬,大企業不會。但實際上小額貸款的壞賬率是非常低的,它的主要對象就是貸給小微企業,結果這些錢都能回來,比大企業的壞賬率要低很多。
現在有很多銀行選擇小微企業客戶的時候積累了很多經驗,推出了很多產品,我覺得是很好的嘗試。例如,去調查你的產品、資信都很難,那怎么辦?那看企業的大客戶都有誰。比如華夏銀行,首鋼是它的大客戶,那么看跟首鋼打交道的小微企業有哪些,這個就比較放心。
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是改變大家對大小微企業風險的認識,小企業不見得風險大;第二點是市場不能解決的,政府一定要承擔,通過特殊擔保機制,這是很多國家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時候通行的做法。比如美國的中小企業管理局下面有很多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干的主要是擔保業務,一旦出問題由政府承擔。根據美國國會的統計,這些機構從1960年代開始運行以來,沒有一個因壞賬經營不下去,每年還凈賺。也就是說,中小企業需要一個最后的貸款人給它作擔保,而不是說它本身的風險有多大。所以我們可以做一些努力,市場解決不了的政府一定要身先士卒,給銀行一個可靠的保證,這樣才能激勵銀行把資金給小微企業。
證券日報: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出臺了一些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重慶市、云南省等相繼推出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措施。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的政策環境都有哪些改善?
馬光遠:從去年到今年,國務院召開兩次常務會研究部署小微企業發展,推出了一些政策,包括營業稅調高了起征額,所得稅減半延續到2015年,對小微企業的管理機構也在籌備。整個政策意識到小微企業對經濟發展的意義,我覺得這是一個進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