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陳小憲行長
這封信來自:北京東城區朝陽門北大街8號富華大廈C座
陳小憲先生,中信銀行執行董事兼行長,高級經濟師,在中國銀行業擁有25年從業經歷,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獲財政金融專業學士學位。2000年,任招商銀行(微博)副行長;2004年以后,任中信銀行行長,他在中信銀行建立起全面、獨立、垂直、專業、高效和差異化的風險管理體系,將有限的經濟資本在各類風險、各個機構和各種業務之間進行合理分配,為中信銀行的長遠發展確定了基本的方向。
親愛的理財周報讀者:
大家新年好!
2012年是我國加入WTO的第11個年頭。十年來,中國銀行業一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邏輯,體制機制取得突破,經營業績實現歷史性跨越。截至2011年9月,中國銀行業總資產達到107.4萬億元;不良貸款率已從高峰時的30%左右下降到0.9%,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僅為0.6%,已經達到國際先進銀行的水平。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國內金融大門的全面打開,中國銀行業開始直面國際化的監管規則,國內銀行業監管的理念、標準、手段和方法正加速與國際接軌,這意味著我們要適應更為全面、更加嚴格的監管措施。這些變化,使得股份制商業銀行對資本有了更為直觀、更加深刻的認識。
十年前,拉存款、放貸款似乎是銀行經營唯一的主題。但現在銀行感受最深的卻是存貸比、貸款總量等監管指標的硬約束。如果說過去銀行經營可以不關心資本約束,但是今天,銀行經營者充分感受到了資本約束的壓力。過去那種“貸款拿錢,放款有理”的時代已經不復存在,商業銀行必須高度重視對經濟資本的科學管理,樹立資本約束的理念,自主地運用有限的資本,制約規模的盲目擴張。
當前各國綜合經濟實力此消彼長,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交換更替,將進一步改變全球經濟金融發展的格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正處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加速轉型期。新的形勢要求商業銀行必須盡快轉型,走一條資本節約的發展新路。
對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經營戰略轉型可謂是股改上市后,面對新形勢的又一重大舉措。這就要求股份制商業銀行實現三大轉變:一是由“部門銀行”到“流程銀行”的轉變,按照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從縱向的組織架構,穩步轉變為矩陣式的組織架構;二是實現風險管理機制的轉變,在加強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實現由單筆貸款管理向企業整體風險管理轉變,由單一行業風險管理向資產組合管理轉變;三是實現績效考核機制的轉變,從過去以利潤最大化為核心的盈利能力考核,逐步轉變為以價值管理為核心的綜合效益考核,從管理利潤提升為管理價值。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國際化經營是大勢所趨,沒有本外幣業務結合體系、沒有國際化程度較高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股份制商業銀行就難以有效參與國際化競爭。因此,加快體制、機制調整,突破制約國際化經營的瓶頸是未來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條件下,股份制商業銀行現實的戰略選擇。
中信銀行在過去幾年“堅持效益、質量、規模的協調發展,追求濾掉風險后的真實利潤,追求穩定增長的市值,努力走在中外銀行競爭前列”的經營理念,市場地位大幅提升,按一級資本排名全球第66大銀行,綜合實力位居國內銀行前列。同時,我們已經清晰地認識到經營環境的深刻變化,轉型成為這幾年工作的主題,制定了以轉型為主線的五年發展規劃,提出了“四化一行”的發展愿景,即“以領先的創新和先進的管理為支撐,通過專業化、綜合化、國際化、特色化的發展路徑,成為走在中外銀行競爭前列的一流商業銀行”,目的就是要建立“資本節約、產出高效”的發展模式。
2012年,面對持續動蕩的全球經濟形勢和更加審慎的監管環境,中信銀行將沿著轉型這一主線,堅持深化改革和創新,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持履行應有的社會責任,全面提升專業化、綜合化、國際化、特色化發展能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綜合化的金融解決方案,在改革開放中與客戶共同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
2011年12月21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