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半年內70名保代離職 投行圈內挖墻角一片火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8日 03:21  證券日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別人挖我們的,我們也得挖別人,做這塊業務,沒人怎么行,除非你不想爭這塊蛋糕。”上海一位投行業內人士感嘆。

   記者仔細對比中國證監會網站今年6月份和11月份投行保薦代表人名單發現,短短不到半年內,具有保薦人資格的73家證券公司中,有35家證券公司出現了保薦代表人離職的情況,占比近五成;而離職的保薦代表人數達70名。值得注意的是,離職的保薦代表人員,不是跳出了投行圈子,而是繼續在這個行業里深耕。據記者統計,70名離職的保薦代表人中,有多達61名繼續擔任新東家保薦代表人,圈內跳槽的比例高達87.14%。

   ◎近年來保代集體或個體跳槽已成為行業的常態,而保代頻繁跳槽也導致了一系列的行業亂象,不利于整個投行業的合規內核制度建設,從而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對于保代的頻繁轉會,應強化監管措施,加強法規建設,形成對保代有效的約束機制,使得保薦機構能夠對保薦代表人實施有效管理,同時也要加強保代的管理,強化責任意識,把保代的責任落到實處。

  銀監會叫停超短期理財攬儲

  各銀行尚在觀望

   據《南方日報》報道,多次“喊停風”勁吹之后,銀監會日前終于忍無可忍,開口喊停了火爆的一個月期限內銀行短期理財產品,銀行年底吸存壓力陡增。

   日前有消息稱,不少廣東省內銀行從11月中旬開始停發1月期以下理財產品。南方日報記者昨日從熟知情況的銀行內部人士處求證到,上周四,銀監會的確在北京召集全國各家銀行相關負責人,召開關于理財產品的內部會議,會上通過口頭指導,明確要求各家銀行暫停發行一個月期限以下的短期理財產品,但沒有表示要暫停到何時。

   雖然只是口頭的要求,但是這次銀行被要求寫“承諾書”,保證不發行超短期理財產品,并承諾發行新品額不超三季度總額等,看來銀監會這次是“動真格”了。

   ◎今年以來,因監管考核力度不斷加大,各銀行紛紛掀起“理財大戰”,靠發行高收益理財產品留客戶拉存款,其中期限短、收益高的超短期理財產品更成了“攬儲利器”。這會造成銀行存款的“虛增”,會給資產負債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極易誘發流動性風險。對這種行為有不必要下大力氣治理。

  深圳出臺措施

  嚴防上市公司內幕交易行為

   據新華社報道,為加強深圳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涉及上市公司內幕信息的管理,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深圳市政府16日以公報形式發布《關于加強深圳上市公司內幕信息管理做好內幕交易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規定,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應由各單位紀檢監察部門保存、管理,保存期不得少于10年。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功能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不斷完善,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內幕信息涉及范圍更加廣泛。因此,要加大力度,從源頭上切實抓好打擊和防控資本市場內幕交易工作。

  廣東69億地方政府債券今日招標

   據《羊城晚報》報道,廣東已定于11月18日招標、11月21日-23日發行總額為69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此前,在上海、廣東、浙江、深圳四個試點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省市中,上海于11月15日最先打響頭炮,通過招標方式確定了債券發行利率,并定于11月16日-18日發行總額為71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券。

   從上海地方債券發行結果看,3年和5年期地方債券均獲得三倍以上的認購,且3年期和5年期債券經投標確定的票面年利率分別為3.10%和3.30%,均低于市場預期,可謂發行成功,市場熱捧。

   ◎必須要指出的是,各地獨立發行地方債并不意味著地方政府債徹底規范,地方債背后的中央政府信用背書,是市場利率得以降低的根本原因。目前地方債的還本付息依然延續了代理發行的模式,即由財政部來代辦還本付息。這一規定向市場透露出明確信號,即地方政府自行發債仍由中央財政提供擔保,地方政府還本付息的風險水平,幾乎等同于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債。

  危機升級

  歐元國債全線告急

   據《東方早報》報道,歷時兩年的歐債危機可能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更危險的階段。因為當地時間11月15日,除了德國,幾乎所有主要歐元區國家的債券收益率全線上升——這說明,市場幾乎已經對歐元區失去信心,包括法國等歐元核心國家的債券都開始遭到拋售。

   “這是眾多歐元時代紀錄被打破的一天。”英國金融時報如是評論。該報還援引一位交易員的話提供了一個細節:目前市場上似乎除了歐洲央行仍在買入意大利等國債券,幾乎已經沒有人在買入歐債。這位交易員直言,這種情況“真可怕”。

   ◎歐元區國債利率飆升的后果是融資艱難。現在市場對歐債擔憂已不只是對單一國家,而是擔心救助機制能否起到作用,特別是希臘、意大利兩國政局變化會否影響援助。最終歐元區何去何從,關鍵取決歐洲央行能否提供足夠的流動性。

分享到: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