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華強
7月最末幾天,對于債市而言,幾乎每天都能創下新的紀錄:截至7月27日,上證公司債指數在當月19個交易日中,僅三個交易日上漲,連續性下跌早已創下月度下跌天數最高紀錄。同時不斷刷新紀錄的,還有債券的收益率。
上半年,市場一致認為貨幣政策實質從緊時,債市卻一如既往的平靜;而當市場都在揣測貨幣政策將會有所松動之際,債市卻像是吃了“瀉藥”。
對此,宏源證券固定收益部高級分析師范為對《投資者報》表示,“都是市場恐慌情緒的結果。云南城投重組事件點燃了市場對信用違約風險的擔憂,各品種票面收益率均出現大幅度抬升,價格紛紛下挫。”
浙商銀行債券交易員林萍則向《投資者報》證實:這次恐慌性下跌,很多機構虧損十分嚴重,尤其是杠桿較大的機構。
恐慌情緒蔓延
6月,媒體接連曝出云南公路平臺違約、上海城投平臺貸款展期等風波之后,投資者心態本來已如履薄冰,當上證所發行公司債券的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云投集團)宣布重組、債務有可能懸空的消息傳出后,就像一根導火索點燃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7月6日下午,臨近收市1分鐘,“10渝交通”債券突遭拋壓,現券凈價瞬間從97.98元直落近8元,收至90.3元。與此同時,當天交易所多只企業債券均遭到拋售。這些債券多為2009年以來發行的企業債,其中以城投債居多。
事后不久,由于認購不足,7月12日財政部代發的3年期、5年期地方政府債券不但票面利率紛紛上行,甚至3年期債券認購還出現了去年地方債合并發行以來的首次流標。
“信用違約風險在增加,使得大家都觀望,債市的低迷主要還是市場心理恐慌。”范為說。
在二級市場,這種恐慌情緒演繹得淋漓盡致。在上交所債市,往往一手兩手的成交量,就能讓一只債券暴跌超過5%。
有交易員向《投資者報》表示,相對于銀行間債市,上交所債市體量很小,在有價無市的時候,往往很小的一筆資金就可以達到恐慌性砸盤的效果。
目前,在銀行間市場、上交所、深交所,其債券成交的比例,大致為90%、7%、3%左右。
在一級市場上,7月21日恐慌情緒達到高潮。當日進出口銀行發行兩期金融債,其中標利率均遠超市場預期;同日,鐵道部發行一年期的200億元高信用等級短融(11鐵道CP03)出乎意料未獲市場足額認購,最終不得不由主承銷商包銷約13億元的余額。
更慘的則是國家開發銀行。同一天,國開行取消原定次日進行的貼現債券招標。
錢緊只是表象
債券收益率上行,新券發行屢見流標,完全是因為資金面緊張嗎?
答案不會這么簡單。范為認為,資金僅僅是一個方面的問題,主要的原因還是云投事件引發了市場對信用違約風險的增加。
截至目前,國開行今年共發行了43期金融債券,其中42期是在上半年的,平均每月7期。如果聯想到貨幣政策今年來的執行力度,如果貨幣是當前債市波動的主因,怎么也不可能下半年才發到第二期就發不動了。
按照慣例,此種大額債券的招標,承銷商事先都會與機構先溝通。“國開行取消發債的真正原因,要么是市場需求不夠,要么是成本太高。”上述交易員表示。
7月22日,湯森路透發布報告稱,截至目前,中國的人民幣計價債券今年發行規模已達到1090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36%。如此看起來,7月之前的債市并不差。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債市一下子掉進了冰窟窿里去了呢?歐債危機會在中國上演嗎?
對此,國海證券固定收益證券研究中心7月19日發布的債券投資策略日評指出,市場目前對信用債的恐慌超過了對通脹的恐慌。融資平臺信用風險或許并不會爆發,但是信任危機已經是實實在在地來臨了。
如果說,歐債是一場實實在在的兌付危機,那么現如今的中國債市,更多的還只是一種恐慌情緒的蔓延。
擔憂信用違約
恐慌什么?恐慌信用違約的風險加大。這一點從市場的表現,是可以得到證實的。
在交易所債市,從2009年開始發行的城投債品種震蕩之勢不減,包括地方政府債券(指2009年至今中央財政部代發的每年2000億元),進入到7月以來,無不是量減、價跌。
隨著市場對相關債務違約的擔心開始發酵,與之沾邊的諸如財政部代發的地方政府債券、城投債甚至廣義的企業債,都開始遭到了冷遇,收益率急劇飆升。
7月18日,“10丹東”債僅僅以1手的成交量,單日便下跌3.09%。盡管目前債券一二級市場相繼顯現積極信號,如7月27日農發行3年期固息金融債以高倍數認購獲得足額追加;二級市場上信用債跌幅有所收窄。但申銀萬國分析師屈慶還是認為,當前城投債的調整還沒有結束。
現在大家所擔心的是,事情是否會進一步發酵。
從市場因素分析,城投債下跌,評級公司對于部分城投債可能下調評級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從政策走向分析,由于保障房融資的需求,未來類似城投債的準政府債還會越來越多,市場能否坦然接受,將至關重要。
《投資者報》從發改委人士處獲悉,推進保障房建設下一步重要的一環,就是力促各地債券融資。債券名稱將是市政項目建設債券,下半年的發行額度初步擬定1000億元。并且,它與財政部代發地方政府債券是各自獨立的。
《投資者報》了解到,目前發改委已派人員分赴各地,摸底調研債券發行,盡快確定保障房建設方的名單。
據悉,北京已先行一步,擬定了一個由北京住總集團、金隅集團、首開集團等9家企業發行500億元企業債券的計劃。
保障房的回報很薄,如果沒有其他的擔保措施,其債券的信用風險還是很高。這一點,上述發改委人士也坦承,他預計,這個債券的發行利率可能會比較高。
如其所言,那么債市“恐慌癥”難保不會卷土重來。
恐慌影響股市
投資者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厘清的是,債市風險會否傳導至股票市場。
從市場行情來看,籠罩著恐慌氛圍之下的債市,其下跌的趨勢已經較為明顯。7月27日截稿時,企業債指數收于126.03點,創下自2010年1月以來新低;上證公司債指數也結束此前連續7個月的上漲,目前已是連續第5周下跌;同時陷入調整的還有可轉債指數。
現在唯一還能穩住陣腳的,僅僅是國債指數。這也得益于央行的不加息。
在債市寒風襲來之際,股市也已陷入調整。國信證券的策略分析報告認為,債市濃厚的恐慌氛圍,已傳導到股票市場。不過,他們的看法是,主因是流動性引起,債市和股市都是在對緊張的流動性做出負面反應。
當然,在考慮流動性因素的同時,我們不能無視信用違約風險,云投事件顯然已刺疼了投資人的神經,市場擔心信用違約風險加劇的成分遠高于對流動性的擔憂。
對債市的眾多機構而言,當初借錢養券,提高杠桿,現在風險來襲,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即降低杠桿還是維持杠桿,是件不好把控的事。因為,現在誰也不知道信用違約風險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