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統計顯示,上半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為7.76萬億元,而同期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為4.17萬億元,銀行貸款占社會融資規模比例繼續降低,同時銀行體系外資金融資占比則攀升至目前的46%,如果算上民間借貸資金,銀行外資金已接近甚至超過全社會融資總量的“半壁江山”。
有分析表明,一段時間以來,社會資金出現了從銀行體系內流向銀行體系外、從正規融資市場流向民間借貸市場的跡象,民間融資暗流涌動。在民間借貸市場,想月息5分(年息60%)借到錢還得靠關系,6分、7分很正常。這些資金一部分來自于民間放貸者的自有資金,也有一部分可能來自銀行貸款。
銀行體系外資金除了一部分進入實體經濟發揮了應有效用外,也有一小部分在進入市場后發揮了消極作用,助推通脹預期,形成價格泡沫,增加企業融資成本,最終侵蝕著實體經濟。
去年上半年以來,當過剩的社會資金涌入大蒜、綠豆等商品市場后,曾引發相關產品價格飆升,“蒜你狠”“豆你玩”一度成為網絡上的流行語。今年以來,當我國豬肉市場供需關系趨緊時,投機性資金進一步抬高了肉價。然而,當民間借貸利率抬升后,又影響了資金的價格。作為最終結局,所不同的是,前者推高了肉價,后者推高了“錢價”。
今后應采取措施改變資金價格扭曲現狀,同時應打破投資領域的壟斷,降低部分行業的準入門檻,鼓勵資金更多進入到實體經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