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訊】衣著光鮮的路演團隊、絢麗奪目的宣傳影片、熱情洋溢的董事長演說……這些新股發行路演的經典鏡頭,如今卻仿佛例行公事一般,越來越難以喚起機構投資者的詢價熱情。A股市場居高不下的新股“破發率”,令絕大部分擁有詢價資格的機構意興闌珊,報價意愿日趨減弱,這也給習慣“朝南坐”的券商投行部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記者從業內獲悉,鑒于當前新股網下詢價階段呈現出“咨詢者多,報價者少”的局面,發行人和投行開始謀求為核心買方機構“開小灶”。即,在公開路演進行之前,投行會另外安排一次非公開的機構碰面,參與碰面的多為與投行關系密切,且有一定實力的買方機構。通過這次碰面,發行人和投行試圖說服更多具有網下詢價資格的機構給出報價,避免觸發“因詢價對象不足須中止發行”的條款。
在此之前,中國汽車零備件生產商,南寧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提供有效申報的詢價對象不足20家,被迫宣布中止發行。八菱科技也成為了滬深交易所首家由于詢價機構數量不足而中止發行的上市公司。
“八菱科技的例子可以說是一次技術失誤,正常情況下,找出20家機構給出報價并不是什么難事。”一位投行人士對記者表示,無論是什么原因,八菱科技的案例都為投行業敲響了警鐘。為保萬無一失,投行機構越來越重視與詢價機構之間的溝通。
根據相關規定,擬上市公司在拿到IPO批文之后,須通過向機構路演的方式,確定發行價格區間。在傳統模式下,擬上市公司的管理團隊會在北京、上海、深圳各亮相一次,面向當地機構投資者推介自己公司的股票。在路演現場,買賣機構往往各占一半。
但最近的情形似乎有所不同,賣方逐漸成為了參與“北上深”三地機構路演的主力軍。記者在某公司上海新股詢價路演現場發現,前來與發行人交流的,多為券商研究所行業研究員;而真正具有詢價資格的買方機構,卻人數寥寥。
“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首先,近期新股上市表現不佳,買方機構對新股申購興趣不大;但更為重要的是,部分買方機構事先已被投行“做通”工作,路演也就無須再參加了。“投行與買方機構的事先溝通非常有必要,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傳統的路演就難免流于形式。”
當然,對于賣方機構而言,傳統路演的存在仍有一定意義。某位參與路演的券商研究員對記者表示,撰寫新股詢價報告是研究員必須完成的“功課”,在路演上,研究員能與公司管理團隊進行比較深入的交流。“專門為買方機構開小灶可以理解,畢竟完成IPO需要買方出資;我們只是希望發行人與投行在公開路演中保持狀態,保證賣方參加路演的效果。”(錢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