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實習記者 郭力方
作為環保部制定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下稱“《標準》”)即將出臺的配合之舉,火電廠煙氣脫硝電價補貼政策也有望于近期出臺。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對于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的每度電1.2分的補貼額度,業內普遍反映“不解渴”。
分析指出,“十二五”期間火電企業的脫硝成本或高達3000億元,而由此測算合理的度電補貼應不低于2分。合理的電價補貼才能提高企業的積極性,進而拉動對于下游脫硝工程設計施工及設備產品的需求,全面啟動“十二五”火電脫硝市場。同時,電價補貼也應該避免“一刀切”,以合理兼顧不同電廠的脫硝投入差異。
補貼有待提高
聽到每度電補貼1.2分的補貼方案,來自西部的一家中型電廠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補貼額度偏小。他表示,電廠測算的包括對現役和新批機組實施煙氣脫硝工程的成本投入為400元/千瓦左右。目前電廠有現役機組4臺,總裝機120萬千瓦,明年還將新建成3臺機組,預計投入成本將近9億元。如果按照電廠去年全年發電60億度計算,1.2分/度的標準只能讓企業獲得7000多萬元。“相比于9億元的投入,補貼遠遠不夠。”他說。
據了解,目前國內通行的火電煙氣脫硝工程的生產成本包括催化劑、還原劑及相關配套設施等費用。其中,占比最大的催化劑目前尚需進口,這項投入就會因國際市場的壟斷而增加不確定性。其他的財務費用也很龐大。中電聯秘書長王志軒指出,單臺脫硝裝置改造周期約需90到300天,這期間機組必須停機,其中造成的停機費用也是一大塊。
對此,王志軒曾撰文建議,考慮到“十二五”期間現役和新增火電機組實施脫硝工程所需超過3000億元的投入,折算電價補貼應為0.02元到0.025元或才合理。
“如果按照過去5年火電廠脫硫1.5分/度的補貼標準,再加上企業自身靈活調整成本,也要更合理一些。”上述電廠負責人表示,補貼政策如果到位,就會有足夠的資金采購脫硝原料設備,全面實施工程改造,這也是對下游脫硝產業市場的一個提振。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在完成脫硝改造期內,火電廠的生存壓力將一直存在,特別是當脫硝壓力與煤價壓力形成疊加效應時,火電或將迎來最艱難的時刻。
電價補貼政策不應“一刀切”
中電聯行業發展和環境資源部副主任潘荔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全國不同地區的電廠所用煤的質量存在一系列差異,所產生的煙氣中氮氧化物(脫硝的實施對象)排放量也有所差別,實施煙氣脫硝工程的難度就不同。這就意味著如果對各地區電廠采用統一標準,就會對煤質差地區的電廠不公平,因此,脫硝電價補貼不應該搞“一刀切”。
有專家對此也指出,“十一五”期間全國火電廠全面啟動煙氣脫硫工程,但效果不佳,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電價補貼統一定為1.5分/度,制約了一些用煤中硫分含量高的電廠的積極性。“例如無煙煤相比褐煤燃燒后煙氣中的氮氧化物含量肯定要少,治理的成本相對要低,如果燒兩種煤的電廠都按一個標準補貼,肯定不合理。”他表示。
潘荔告訴記者,為避免“一刀切”現象,中電聯正起草報告建議未來的脫硝補貼采取梯級電價措施,以分地區、分企業執行實施差異化補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