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布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當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8.2765上調至8.1100,上調2.1%,從此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逐漸形成更富彈性的匯率機制。
2006年1月4日央行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進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
2006年3月7日美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比前一交易日猛升了43個基點,達到1美元兌8.0425元人民幣,在詢價和撮合兩個交易市場上,人民幣最新收盤價的跌幅更是擴大到59個基點,為匯改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2006年5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8∶1的心理關口,達到1美元兌7.9982元人民幣。
2007年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突破7.8,同時人民幣匯率13年來首次超過港幣。
2007年5月9日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一舉突破7.7關口。
2007年5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千分之三擴大至千分之五。
2007年5月21日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日波幅從±0.3%擴大到±0.5%。這是自2006年初銀行間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以來最重要的舉措。也是自1994年以來對人民幣對美元匯價波幅的首次調整。
2007年7月3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一舉升破7.6∶1關口,為7.5951元人民幣兌1美元。
2007年10月24日 G7財長會議舉行后,人民幣突破7.50。
2008年4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破7”,達到6.9920元人民幣兌1美元。
2008年下半年-2010年6月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停止了升值走勢。
2010年6月19日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重在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繼續按照已公布的外匯市場匯率浮動區間,對人民幣匯率浮動進行動態管理和調節。
2011年6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4716,創出匯改以來新高。匯改重啟一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5.2%,2005年匯改以來升值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