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來
日前深交所對上市公司2010年度信息披露考核的結果顯示,上市公司2010年信披交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主板484家公司的合格率為97.31%,中小板531家公司的合格率為99.44%,創業板所有153家公司全部合格,而2009年前兩項數據分別為97.53%和98.17%。
連續的高合格率表明監管層通過監督、考核和處罰,在打造公平誠信的交易環境中所取得的成果。而從效果上來看,防患于未然,加強監督,杜絕信息披露違規于發生之前無疑更加重要。
投資者根據什么來投資股票?一個重要的信息來源就是上市公司的信披。尤其是普通投資者,沒有基金等機構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不能到上市公司去進行現場調研,只能根據上市公司的信披來進行投資取舍,一個不規范的信披,對于投資者來說,帶來的可能是滅頂之災,信披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定期的信息披露是與投資者溝通、使其了解公司的最主要途徑,必須絕對及時、嚴謹、真實、準確合規。
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意識到這一點,部分公司存在違反信息披露規范、未及時披露關聯交易等重大事項、會計處理存在重大差錯、重大信息提前泄露等現象。一些公司的重組尚在計劃之中,就因消息泄露使得二級市場股價被大幅炒作,中小投資者損失慘重。一年一度的公司年報披露,也經常現烏龍、打補丁,上市公司的這種行為,說輕了是對投資者的不尊重,說重了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為。一個公眾公司如果失去誠信,其后果可以想象,投資者只能用腳投票了。
為了規范信披,交易所做了大量工作,除了年度考核,還對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較差的公司,深交所將對其董事長、董事會秘書等人員進行后續專題培訓,連續考核不合格的建議公司更換董秘,對于違反公平披露原則、泄露內幕信息、涉嫌內幕交易行為的上市公司及相關當事人加大監管力量及打擊力度等等。
不過,與這些事后的考核和監管相比,事前的監督效果更好,能有效減少信披不合規帶來的市場成本、減少投資者的損失。
事前監督一方面要抓源頭,另一方面要把好最后一道關。從上市公司層面看,嚴格內控制度,把好信息披露的源頭非常關鍵,這也是上市公司治理的一個重要方面。
比如說,重大事項披露的遺漏、年報烏龍等現象,都是可以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員工素質等方面加以改進的。而從交易所的層面看,做好信息披露的日常管理,嚴格審核、把好信披的最后一道關也是杜絕違規的重要環節。一些信披方面的違規行為,普通投資者很難看出來,這就需要更加專業的人士嚴格把關,在正式發布前發現問題,不讓不合格的信息發布到市場中。
97%以上的合格率夠好的了,但還不完美,信息披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