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紅
鵬華基金邀您關注
□作者 張國紅
作者系
上海海關學院
經濟學教授
眼下,江蘇、浙江、湖南和湖北等許多省份在電力供需淡季出現了拉閘限電現象,“電荒”一時間也成了國內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筆者認為,要緩解或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電荒”難題,關鍵還要深化改革,因為“電荒”現象背后反映了當今中國市場化改革的不足問題較為突出。
之所以這么看,是因為梳理導致目前“電荒”的諸多原因不難發現,市場化改革滯后是引發“電荒”現象產生的最主要原因。
其中,非市場化的煤電聯動機制及其電力價格的傳導機制,是導致當前中國出現久違的“電荒”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電網主輔分離”改革(2002年)到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2004年),中國早就嘗試推進電價的市場化改革,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從“電網主輔分離”改革來看,由于電網企業掌握了輸電的渠道優勢,這一改革引入的競爭壓力落在了發電企業身上。另外,“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也始終無法解決“市場煤”與“計劃電”之間矛盾,因為“十一五”期間的煤價隨著市場需求而不斷上漲,但在國家控制下的電價漲幅卻遠遠趕不上煤價的上升幅度,煤電價格的嚴重倒掛,導致火力發電企業出現嚴重虧損,最終導致“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自2006年后被無限期擱置。
現在的問題是,除非對發電企業給予政策性補助或有序上調電價,除非煤炭企業能以較低煤價保證電力企業的發電需求,否則電力價格將始終低于生產成本,受挫于煤價居高不下的發電企業自然缺乏生產的積極性,盡管目前中國發電裝機容量并不短缺。這可能是導致目前“電荒”產生的一個主要原因。
所以,“電荒”背后反映的是目前中國電價的市場化改革不足問題,首先要解決好日益尖銳的“市場煤”與“計劃電”矛盾,通過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通過市場化改革來調節或平衡電力供需矛盾,理順目前不合理的電價傳導機制,解決電力價格長期非市場化定價的困擾,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面臨的“電荒”難題。
此外,我們還要解決電力供應結構平衡問題。首先是要調節各地區的電力供需平衡,如將西北和東北地區富余的電力供應能力輸送到缺電的華東等其他地區;其次是通過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和核電等新能源,來逐步降低火電的電力供應比重,特別是要合理解決風電和太陽能的上網電價問題。當然,這樣做不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是不行的。
在筆者看來,導致目前多個省份出現“電荒”的又一個重要推手是今年一季度高耗能企業的開始復工。
據中電聯最近發布的分析預測報告顯示,一季度化工、建材、鋼鐵冶煉和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重點行業用電量合計3512億千瓦時,僅少于歷史最高水平的2010年二季度。有分析認為,今年一季度高耗能行業出現高速增長是必然的,因為“十一五”結束時對能耗和節能減排指標考評等方面的行政限制,導致去年年末全國許多地方都不允許高耗能企業開工。但從今年開始(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許多耗電非常大的高耗能企業開始復工或反彈,從而導致今年上半年部分省份出現用電需求猛增的異常現象。
之所以會出現這個現象,最主要原因是目前許多地方政府仍然偏重于經濟發展,仍然片面追求GDP增速,導致今年以來部分高耗能行業依然快速發展,這是引發目前“電荒”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這表明,如果不改變目前地方政府的考核機制,將經濟增長質量而非增長速度指標納入考核機制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就會“形同虛設”,今后還會出現高耗能行業的快速增長,還會頻繁出現“電荒”現象。
上述分析表明,在當今中國經濟環境下,一些體制改革、市場化改革的滯后或不足,是引發一些重大經濟問題發生的重要原因。這提醒我們,唯有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中國才有可能較好地解決困擾當前經濟增長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