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 陳乃醒
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 周德文
廣東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 黎友煥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 徐策
成功經歷2008金融危機洗禮的中國中小企業再度陷入困境。現今,這一龐大的群體面臨的并不限于訂單下滑的困局,甚至有認為,包括人民幣升值、漲薪潮、融資難等疊加因素對中小企業的沖擊超過了金融危機。
媒體報道稱,4月以來,包括溫州波特曼(餐飲連鎖企業)、江南皮革在內的五六家知名企業主相繼出走,原因就在于當地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生存環境惡化。本期圓桌特邀業內專家就此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
⊙記者 周鵬峰 李丹丹 ○編輯 顏劍 于勇
困境或超金融危機時
上海證券報:有觀點認為目前中小企業的困境已經超過金融危機時,您怎么看,具體表現都有哪些?
周德文:形勢確實如此。金融危機時,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是訂單下滑造成的生存危機,今年的中小企業則是有單不敢接,接的訂單越大,面臨的風險越大,虧損越大,原因有很多,一是人民幣升值,外向型企業利潤因此被侵蝕較為嚴重,而且現在人民幣升值的勢頭還在繼續。
第二個原因是通脹,不僅是生活成本,包括企業原材料,制造成本不斷上升。
第三是加薪潮,企業的工資紅利期已經過去了。今年春節以來,溫州中小企業的工資水平已經上升了25%-35%,但還是不能滿足員工的需求。
第四,節能減排的要求也讓企業有壓力。現在能源緊缺,比如用電荒等,節能壓力大,為解決生產用電需求,很多中小企業被迫買柴油機發電,導致柴油機和柴油的價格都大幅上漲,而企業發電成本是正常用電成本的好幾倍。
第五方面,資金壓力。結構調整其實最主要調的群體就是中小企業,但企業轉型需要技術和資本,今年銀根則不斷收緊,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調,大量資本被凍結在銀行,可以說,緊繃的資金鏈有可能成為壓垮中小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資金問題是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壓力,其他原因對企業的影響可以說是“溫水煮青蛙”,資金困難卻可能是瞬間致命的。
徐策:目前,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的確存在困境。據有關測算,諸多因素疊加所產生的影響,導致部分面向出口的中小企業利潤率已經下降至1.44%左右。近期全國工商聯耗時2個多月對廣東、浙江、江蘇等16個省進行系統調研,結果發現,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的狀況,可能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更為艱難。
我們以中小企業相對密集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大區域為例,今年一季度,廣東3.73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約923億元,同比增長10.4%,增幅比1-2月下降12.5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降26.1個百分點。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的長三角地區,也開始出現大量企業停工、半停工局面。溫州市經貿委監測顯示,今年前3個月,該市眼鏡、打火機、制筆、鎖具等35家出口導向型企業銷售產值同比下降7%,利潤同比下降30%左右。同時,這些企業訂單金額出現減少趨勢,單筆訂單平均金額比上年同期下降的占16.7%。這些企業中虧損的占四分之一,僅三成企業利潤保持增長。行業平均利潤率為3.1%,利潤率超過5%的企業不到10家。
在我看來,目前中小企業面臨最大、最為突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融資成本不斷攀升,融資渠道相對狹窄,融資需求沒有被“正規”的統計體系所反映出來。第二,中小企業本身的發展愿望、后危機時代對中小企業實現快速發展的需要受到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環境的限制。第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受到中小企業自身技術條件、創新能力、人力資本積累等方面的限制。第四,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加速使得中小企業的利潤不斷受到擠壓。
黎友煥:現在中小企業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成本上升擠壓利潤空間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能為繼,在目前金融環境日益惡劣的情況下,中小企業無法從銀行得到自己支持和貸款,因此也無法轉型和升級,最終是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紛紛倒閉。
這一波中小企業生存危機的主要特征是:1、外向型比內源性嚴重。原因是原材料上漲過快,國際市場價格沒有相應的提高。2、很多中小企業不是沒有訂單,過去的中小企業碰到的問題,是沒有訂單,這次的情況卻完全相反,我們在這次交易會的調研中發現,不少中小企業有訂單但不敢接。3、粗放型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比技術性和資金密集型企業出現危機要嚴重得多。4、沿海地區的中小企業要比內陸的中小企業嚴重得多。
只是陣痛?
上海證券報:您認為中小企業目前這一局面是結構調整的必然陣痛,還是決策方面的某些失誤導致的一個后果?中小企業運行出現困難會對整個宏觀經濟造成哪些影響?
黎友煥:當前中小企業出現生存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經濟發展當前階段出現的結構調整,再加上緊縮政策誤傷中小企業,各種原因的疊加使中小企業生存危機加劇。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該問題引起有關部門的正視,主要原因是有些部門在經濟建設工作中,往往重視表明現象,忽略經濟質量建設。我們認為,這一輪的中小企業生存問題,將影響到我們國家未來的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國內外發展經驗表明,中小企業雖然“生”得快,也“死”的快(中小企業的生存年限比大中型企業短得多),但中小企業卻是最具有活力的群體,新技術的創新和產業集群的培育都離不開眾多中小企業的共同協作和努力。我們這一波的中小企業生存危機顯然對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有較大的沖擊
照顧和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是下一輪政策要注意的問題。
陳乃醒:據我了解,部分中小企業現在日子很難過。我認為他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并造成目前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并非所謂的銀根緊縮,而是“認不清形勢”。中小企業粗獷式發展的時期,即招一個人來就賺一份利潤的時期已經過去。目前他們面臨招不到工、工資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升高、人民幣匯率上漲、競爭激烈等情況,這時候他們需要轉變經營策略。
因為政策什么時候都有,歷史上也有過比目前更為嚴厲的緊縮政策。目前緊縮的貨幣政策是出于整個宏觀經濟的需要,誠然這一政策對中小企業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并非主要原因。據我了解,溫州很多企業并不缺資金,他們前幾年經濟情況好的時候賺了一些錢,但是這些錢并不是全都用于擴大再生產、技術改進或者自主創新,而是用于投資房市、股市。這些投資資金賺錢更快,出于資金逐利的本性,這本無可厚非,但當經濟下行時,他們遭遇經營困境,也不能完全抱怨政策,寄期望于政策。
周德文:企業的生存危機有外部環境變化原因,也有現在政策過于從緊等因素,比如存款準備金率的不斷上調,控制通脹是從緊的主要原因,但我們也不能為了控制通脹就不顧中小企業的死活。我們的研究預計,如果存款準備金率再上升一個百分點,那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導致40%的存量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甚至倒閉。
我們希望現在中小企業的生存局面能引起相關方面的關注,希望有扶持中小企業的積極政策出臺,比如對中小企業減稅等。很多成長型的科技性企業就因為緊縮政策面臨困境,銀行也不管是否為科技型或成長型,一刀切的收緊信貸,這會讓很多不錯的企業被錯殺。
徐策:我個人認為,既存在長期體制環境的問題,也有短期政策性的問題。從短期看,以廣東為例,企業盈利幅度減少主要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工人工資提高、銀行貸款利率上調、部分大型企業設立公積金等因素推高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此外,外商投資企業稅收政策調整增加了“三資”企業的支出,減少了利潤。除了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人民幣加速升值、稅收增加等因素對利潤形成擠壓之外,宏觀政策的調控成為主要原因。
從長期來看,造成中小企業當前經營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破除壟斷、消弭國有大企業與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的差異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二是中小企業自身技術條件、創新能力、人力資本等方面的積累不足,導致其難以在短期內與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方向相適應。
目前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困境原因是復雜的。要正確認識這一困境,就要首先正確理解當前包括緊縮性貨幣政策和調整經濟結構的政策。我個人認為,一方面,政府將“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密集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已經不可否認地影響到了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另一方面,部分旨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政策,比如人民幣升值、節能減排任務分解、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分解等,導致中小企業面臨困境,這也反映了中小企業自身的發展存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陣痛”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主要是與長期以來體制機制相關,不能簡單地說宏觀調控政策有問題,并且高通貨膨脹環境本身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非常不利,從中長期看,中小企業發展需要一個平穩的物價環境。如果說政策上存在問題,那就是宏觀調控政策可能沒有更多地考慮多種政策造成的疊加效應和中小企業的承受力。
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從2010年2月-2011年4月出現了連續下降,部分中小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應該說這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關注。由于貨幣政策與物價指標存在一定的時滯性,考慮到經濟增長、工業增速、企業效益等指標出現放緩跡象,未來貨幣政策調控的力度和節奏可以逐步放緩,進入適當的觀察期。
政策引導升級
上海證券報:在引導中小企業平穩度過政策緊縮期,并借機實現產業升級方面,未來宏觀與產業政策可以做些什么?
陳乃醒:企業需要提高創新、加大技術改造。在這個情況下政府要進行積極引導,利用經濟杠桿引導企業把自有資金投資到技術改造上來,比如對投入到技術改造的資金降低稅率或者不收稅。而當企業自有資金不足以解決這個問題時,國家要在創新問題上松一松銀根,凡是要進行技術改造的貸款可以低息、無息,甚至對于一些好項目,財政可以直接支持。過去幾年我們利用財政金融政策緩解了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現在就要用財政金融政策來推動企業技術改造。
徐策: 從政策的角度,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健全金融政策支持體系,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一是成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二是加強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指導,在中小企業借款方面給予適度政策優惠;三是鼓勵服務于中小、微型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快速發展,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降低民間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門檻,放寬對利率的管理幅度;四是完善資本市場體系,開辟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發展風險投資,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通過發行股票、企業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五是不斷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中小企業信用征集與評價體系。
第二,切實貫徹“新非公三十六條”,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瞄準破除壟斷,確定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資的領域目錄,取消對中小企業投資領域的限制,統一稅法,做到民營中小企業與國企、外企在稅種和稅率上具有相同待遇,堅決打擊壟斷企業對民間投資和民營經濟的限制。
第三,推動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合理引導中小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設立專項基金支持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通過提供信息、與科研院所牽線等中介性服務為中小企業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建立全國或者局部地區技術與管理人才資源的共享平臺以及培訓機制,推動中小企業人力資本積累。與此同時,扶持有條件的企業,采取獨立或者與大企業聯合等多種方式探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小企業也應反思
上海證券報:國際金融危機剛過,經受過此前考驗的中小企業今年又接連出現生存困境,您覺得除了外部因素外,中小企業自身是不是也應該做出些反思?
徐策:國際金融危機發生過程中,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外需急劇下滑,造成訂單減少,進而形成的經營困難,當然外需放緩是問題的導火索,使得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充分暴露出來。當前中小企業面臨困境主要是勞動力、原材料價格成本快速上漲以及為了治理前期實施的刺激政策所帶來的通貨膨脹而采取的緊縮性政策所形成的經營困難,這也使得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暴露出來。
國際金融危機條件下暴露出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深層次問題是,在國內需求長期不足的條件下,過度依靠外需來消化產能,過度依靠國際市場的發展模式,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具有高度的風險。而當前所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是,長期依靠勞動力、資源環境投入而缺乏創新能力的生產方式,依靠擴大產能制勝的競爭方式不具有可持續性。大量、持續地投入勞動力、資源等要素,勢必造成其價格上漲,而缺乏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條件下,就難以通過效率的提高來消化高成本。
將兩次“困境”綜合起來看,中小企業發展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創新能力差、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高,總體而言是生產方式的問題。從我國企業的結構看,80%-90%是中小企業和微型企業,將中小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放大到整個經濟發展中來看,實際上這正是一個經濟體向中等收入階段邁進時必然面臨的問題。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指出,一個國家在從低收入階段向中等收入階段過渡時所采取的發展方式、戰略以及政策措施,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之后將不起作用。這就意味著必須要實現轉型,即中央提出來的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因此,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到了一個必須實現轉型的階段。除了政府在發展環境、機制體制方面作出改革和調整之外,中小企業自身必須要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加強人力資本積累等方面為核心,積極推動自身實現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