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這像個輪回,但遠沒字面上那么簡單。它背后的寓意并非53歲陳曉的進與退,而是一個屬于中國的國美寓言。這個寓言講的是一個帶有家族色彩的上市公司,在遭遇大股東變故、PE破門而入、“經理人”上位后,又一輪精彩而緊張的故事。
■本報記者 李 冰
2011年國美的故事遠沒有結束,去“陳曉化”時代來臨,而這更像個方程式,要一步步慢條細理的解開。
“復辟”成功的黃光裕(專欄)正在步步為營地實施“去陳曉化”的計劃。但就國美剛剛平靜,老東家陳曉又以“曝光國美財務漏洞一事”在市場掀起風浪。
陳曉爆料惹怒國美
國美回應:不排除起訴陳曉
日前,已經離開國美的陳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大爆國美內幕,稱國美電器內部存在巨大的財務漏洞。此外,陳曉認為,國美的經營模式將難以為繼,他透露,國美電器的商品價格是各種渠道中最高的。陳曉表示,只是消費者不清楚而已。
對于老東家國美的現狀,陳曉表示悲觀。他稱,”現在國美電器采取的是賣場經營模式,也就是賣場成為了一個不承擔任何風險的收費場所,而供應商要進入國美電器就必須要承擔巨額的費用,最終這些供應商為了業績將不斷增加的成本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這導致國美電器在商品價格上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各種渠道中最高的,同時對于供應商來說其費用也是最高的,這樣的渠道必然會被淘汰。”
陳曉認為,雖然國美電器經常以低價促銷的方式來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但是實際上其銷售價格都已經失去了以往的競爭優勢,不僅比電子商務高,而且比其他的渠道都要高。在國美電器最強勢的供應商海爾、西門子每銷售100元的商品大約可以拿到55元的回籠資金,而最弱勢的是小家電企業,比如說一臺動輒幾千元的抽油煙機的實際成本往往只有1000多元,比如說帥康每銷售100元只能從國美回籠25元。
陳曉說:“現在只是消費者不清楚而已,一旦這個真相被消費者了解,那么國美的經營模式將難以為繼而國美的門店一旦開到二三級城市如果還堅持這樣的模式必然要死掉。”
報道一出,陳曉立即做出澄清表示:“本人未接受過《廿一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朗朗的采訪。其從一場無議題的私人閑聊中片面抽取內容所發表的文章,是缺乏常識的個人理解。既非我原意,更不代表我的觀點和言論。對此《廿一世紀經濟報道》已在其網上撤稿,朗朗本人也已對我造成的困擾公開致歉。我認為造成我個人困擾事小,對所涉及行業的無端紛擾和傷害真的不應該。對此我深感遺憾。”
但這些話刺傷了國美,也刺痛了國美的神經。
5月10日,《證券日報》就此問題采訪國美,國美方面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時給予回復稱:“陳曉已經離開公司,他的言論不能代表上市公司,有很多觀點及意見與事實不符。”國美方面表示:“他目前的言行已經違背了相關的協議,即使沒有協議,這些言論也是極其不符責任的,公司將會考慮以公司的名義對此等言論對公司造成的影響,保留追訴的權利。”
國美告誡陳曉的,無疑就是一個答案。若陳曉再有“過激”的言語,將受到老東家的律師信。
陳曉雖然離開國美,但其后續故事遠沒有那么快結束。
國美董事局改選
陳曉兩名舊臣將“下課”
兩個月前剛經歷了陳曉出局、張大中入閣的國美電器董事局,下月又將迎來一次大改組。
“6月10日我們要召開股東大會,這一次股東大會會對人滿3年的董事,進行重新的選舉。這就是公司的正常行為。”國美方面相關人士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
據記者了解,此次董事會改組,其中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副總裁魏秋立和黃光裕的胞妹、現任國美非執行董事的黃燕虹都將退出董事會而不再連任。按照公司章程,剛上任不久的張大中、鄒曉春(微博)和李港衛也將退任董事,但他們將應選連任,接受股東的投票表決。
不出意料,順利實現彼此消長之后,黃光裕方在董事會占據的比重或由此而增強,而陳曉時代的舊臣將有兩名從董事會中離開。
國美電器的公司細則規定,每屆年度股東大會上,當時在任的三分之一董事須輪值退任,只有出任公司主席或常務董事之職者例外。這一條文將引發國美電器董事會的變局。受此影響,王俊洲、魏秋立和黃燕虹將確定于股東大會上退任,并不再應選連任。但王、魏二人將就任國美電器的總裁和副總裁。而張大中、李港衛、鄒曉春及Thomas Joseph Manning將在退任之后應選連任。此外,董事會還推選吳偉雄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如此一來,國美電器董事會的格局將產生變化。若張大中、李港衛、鄒曉春、吳偉雄及Thomas Joseph Manning五人如愿當選,董事人選將從現在的13名變為11名。
值得注意的是,貝恩方面以及第三方董事的格局均未有變化。作為投資人的貝恩肯定是以利益最大化為前提,在聯黃去陳之后,自然與黃氏方面“同舟共濟”。而其他第三方董事只要定位中立,黃氏在國美電器董事會中的實際決策力無疑將得到加強。
此外,國美電器董事會還準備提請股東大會審議調整非執行董事及獨立董事酬金的議案,將年度酬金上調至60萬港幣。
不過縱觀全局來看,黃光裕以退為進著實巧妙。雖然黃燕虹的離任,令“黃家人”的身影再次在國美電器董事會中消失,但黃光裕親信中,張大中為董事會主席,鄒曉春為國美電器授權代表,此二人地位恐怕一時難以撼動。而王俊洲、魏秋立的出局,已令陳曉舊臣全數離開董事會。當年黃陳爭權如火如荼之時,王俊洲等國美電器高層站在了陳曉一邊,無疑讓其印上“陳曉幫”的烙印。而本次的董事輪值退任,即便不是黃光裕有意為之,其結果也是實現陳曉舊部從董事會肅清。
彼此消長之下,黃光裕方面無疑是大獲全勝。
非時政報刊轉制將引發出版傳媒業兼并熱
■本報記者 鄭大紅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非時政報刊的改制也順理成章提上了歷史的日程。5月8日,中國新聞出版報社整體轉制,成立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標志著我國非時政類報刊改革正式拉開帷幕。
改制后面臨市場考驗
在148家中央各部門各單位圖書出版正式啟動。
“非時政報刊的改制和之前的圖書出版社改制不會有很大的區別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時間上看,圖書出版社改制成功并且上市后,在時間表上開始了非時政報刊的改制。而所有改制都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表現出來了人的問題。事業單位在集團化、公司化后人怎么安排,新的企業的定位會是怎么樣的,這個過程其實和前面圖書、出版社的改制是一樣的,不會有多大的區別。”
據柳斌杰說,非時政報刊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黨報黨刊所辦的都市報、晚報;所有企業法人辦的報刊,例如出版集團辦報、報業集團辦報等;還有諸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公司辦的行業報刊,涉及5000多個單位。
“其實,在美國報紙的規模每年下滑10-20%。目前報刊的盈利的是靠事業單位的撥款,改制之后可以把報刊整合在一起,把市場的競爭力提高起來,形成有競爭的報刊集團。”銀河證券分析師許耀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事業制下無法收購,改制成公司化后,可以通過扶持大的報刊集團來收購其他小報刊來做大做強。”
由于非時政報刊的特殊地位而帶來撥款的運營方式,在轉企之后除了人員的改制之外,還會面臨很多內部問題,尤其是盈利能力和經營機制的考驗。要長期作為市場化的企業還是要經得起市場化的考驗。報刊是否有存在的價值,市場是否需要,這些都成為非時政報刊改制后面臨的市場化的考驗。
出版傳媒業兼并熱將至
資本市場上,文化傳媒行業的上市公司在去年開始就扎推登陸,而此次的非時政報刊的改制是否也會帶來資本市場的涌動呢?
“今年不會有明顯的非時政報刊類的大的上市公司登陸資本市場的。”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嚴格上說,按照證監會的要求是改制后三年的時間,才能上市融資。”
據該分析師稱,對于行業利好在資本市場也已經有預期,已被釋放。現在只是非時政報刊改制階段,還沒有涉及和資本市場的對接。長期來看還是利好資本市場的。
“其實,在去年就提出來的非時政報刊改制,比較好的、突出的特點就是,已經改制好的部分出版集團會成為承接地方性非時政報刊的平臺。比如,屬于同一個宣傳系統,可能還屬于同一個省級(區域)的出版集團,會有零散的、區域性的對已經改制好的非時政報刊進行并購。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推進。”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目前的出版上市公司即便收購也不會收購報紙類,會更看重和收購新媒體等相關資源。
雅芳“賄賂門”擴容 中國業務或將調整
■本報記者 李 冰
北京時間5月5日早,據外電報道,雅芳員工可能行賄外國官員一事展開的內部調查已發現更多潛在的不法行為,除中國外,還有其他國家涉及其中。受此影響,5月5日紐約證交所雅芳股票收跌5.3%,至每股28.71美元。此前投資者曾希望調查即將結束,然這家日用化妝品銷售商的內部調查看來變得越發復雜。
據了解,由于接到一項舉報稱其在中國境內的經營機構可能存在著與經營相關的“不適當的招待費”,雅芳總部開始對雅芳(中國)有限公司的商業行為展開內部調查。
隨后雅芳中國公司主動發表聲明,承認事件正處于初步調查階段,不過尚未有可以披露的調查結果。發言人詹妮弗.德懷爾.巴爾加斯(Jennifer Dwyer Vargas)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也拒絕回答調查相關問題,對相關報道也表示無可奉告。她只表示,雅芳將繼續與政府機構合作調查此事。
而雅芳中國相關對外宣傳部門從調查初到現在都是三緘其口。
雅芳中國市場業績下滑
在中國的賄賂調查后,化妝品直銷巨頭雅芳公司“賄賂門”事件進一步發酵。
外電引述一位知情人士消息稱,雅芳公司的內部調查人員發現了向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印度和日本的官員支付的數百萬美元的問題款項。可能存在的不當行為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最晚就發生在去年(2010年)。目前,雅芳在上述市場的一名雇員因涉嫌賄賂已被停職,并料將引發更多的高管停職。
而此次陷入“賄賂門”的拉美市場,是雅芳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地,去年,有超過42%的銷售收入來自該區域。參照去年發生在中國的賄賂調查事件,此次賄賂門事件可能對雅芳公司的業績帶來更大的沖擊。
從財報看,雅芳在中國業績下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10年,雅芳在中國累積虧損高達1080萬美元,公司第四季度中國區總收入5500萬美元,同比下降45%,實現凈利潤430萬美元,2009年同期虧損300萬美元。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其他直銷企業在中國一路高歌猛進,同為美資的安利公司2010年業績高達219億元,比去年增長了約10%,今年第一季度延續了去年的增長速度。完美、無限極、玫琳凱等去年增長高達20%~50%。
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該事件肯定會影響雅芳拉丁美洲甚至全球的整個業績。”
雅芳中國相關人士透露,今年一季度中國市場的營收下降32%(按穩定幣值計算下降35%)。此外,今年一季度,雅芳亞太區營運利潤率為8.8%,上升260個基點,營運利潤與2010年同季度相比上升33%,但地區直銷員活動率同比下降14%,產品銷售件數同比下降11%。
中國業務或將調整
美國雅芳預計今年在海外賄賂調查方面的支出將與去年相當,這意味著該公司的賄賂門尚未到尾聲。
“雅芳的賄賂門自查有利有弊。”雅芳經銷商認為,“就此機會雅芳可以重新調整人事,梳理業務。”
據雅芳某經銷商介紹,2008年,雅芳的直銷員隊伍已經擴充到了60萬人,同時雅芳尚存余近6000家店鋪,直銷員與零售店鋪之間爭奪市場矛盾突出。
為了平衡各方利益,雅芳曾在2007年將專賣店分成四級,直銷員拿銷售收入的30%,9.5%返還給專賣店,但實際上很多店都未能收齊這部分的返點。此外,雅芳還提高了專賣店的銷售任務,精品店標準從2.5萬提升至3.5萬元,專賣店月訂貨金額從最低7000元調整到15000元。造成專賣店大量壓貨,重挫了原經銷商的代理積極性。
雅芳是次政策調整意在提振直銷業務,逐步壓縮零售店鋪業務。該政策卻引起了原店鋪經銷商的極度不滿。
2009年6月,雅芳中國遭遇嚴重的“退貨門事件”, 黑龍江、武漢等地相繼爆出雅芳專賣店店主由于大量囤積貨物而要求退貨。其經銷商認為,這是由于原部分經銷商放棄代理業務,從直銷員等其他渠道拿雅芳產品去賣,形成了很多雅芳黑店,黑店在直銷業務和專賣店之間竄貨,激化了原來兩大渠道之間的矛盾。
2010年4月,雅芳向中國市場空降了原南美地區的總經理奧多內茲,南美區域是雅芳過去幾年直銷業務發展速度最好的區域。因此,奧多內茲的到來推動了雅芳中國全面直銷業務。
在此一年時間,雅芳全力支持直銷渠道,500多名地區銷售經理將專注于提升直銷業績;同時大力拓寬現行的服務網點網絡,更多的原有零售店面收歸公司作為服務網點。
按業界的理解,雅芳中國現有直銷渠道與傳統零售渠道并存的復合模式將逐步轉向全直銷模式。
然新中國區總裁的三把火尚未取得明顯業績,上周剛剛發布的2011年一季報顯示,雅芳中國地區營業收入繼續下滑32%。雅芳在財報中坦言,“我們能否成功地過渡和轉變我們在中國的業務與以下幾點有關:直銷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和演變;我們運營一個能夠適應該市場的直銷模式的能力;我們在一段持續性時間內保持和增加直銷代表的能力。”
美國Sanford Bernstein分析師阿里Dibadj 在其最新研究報告中擔憂的表示,“雅芳承諾急需可持續的變革,基于過去十年對雅芳的跟蹤記錄,我們不認為這個管理團隊可以有效地去實踐其承諾。”
中航投資借殼S*ST北亞
整合行業產業鏈成著力點
■本報記者 馬玉榮
S*ST北亞日前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提名巴曙松(微博 專欄)、賀強、劉紀鵬(微博)為公司董事會獨立董事候選人。一石激起千層浪,曾經的鐵路概念第一股、曾經爆發的鐵路系統腐敗窩案、曾經被掏空的數十億資產,停牌長達四年的S*ST北亞重組重生,中航投資因將借殼S*ST北亞上市而備受關注。
S*ST北亞咸魚翻身
成現金流大王
《證券日報》記者致電S*ST北亞,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中航投資相關人士對記者說: “現在比較敏感,中航投資要重組S*ST北亞,概念上中航投資會將旗下資產注入,目前,中航投資旗下資產有信托、證券、產業基金等,按照證監會的有關要求應在積極準備中。”
在《證券日報》盤點的年報十大現金為王公司中,S*ST北亞以4.2948元/股名列第十。
2011年4月30日,S*ST北亞公告,2010年實現營業外收入13.40億元,凈利潤8.83億元,每股收益3.22元,Wind資訊數據顯示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4.2948元。公司2007年5月25日暫停上市。停牌前價格4.44元股。
連續三年虧損的S*ST北亞在停牌四年后,終于迎來了2011“咸魚翻身”時刻,而且成為現金流大王,錢究竟從哪里來?一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S*ST北亞現金流為4.2948元/股,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以前是負的,現在是正的,但中航投資2月宣布擬注資,恐怕還沒有正式注入,根據分析該現金流應是非主業收入帶來的,經營改善了,每股收益也提高到3.22元。”從事重組工作有關人士對此表示:“S*ST北亞之前努力做過重組,經過內部財務處理,或算成收益。”
S*ST北亞稱,本公司 2010 年利潤大幅增長,主要來源于公司重整處置資產獲得的收益及控股子公司實現利潤。
中航投資借殼北亞資產
意謀產業整合
S*ST北亞起死重生,讓人驚嘆重組方中航投資好給力,其背靠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有20多家上市公司,包括洪都航空(600316)、哈飛股份(600038)、ST昌河(600372)、成發科技(600391)、中航黑豹(600760)、中航動控(000738)、西飛國際(000768)、中航重機(600765)等。
中航投資孟祥泰總經理說:“中航投資業務的發展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各業務單元經營規模還需壯大,競爭實力還需提高,業務結構還需完善,離一流的金融控股公司還有差距;為航空主業服務能力也需要大幅提升。據悉,中航投資在打開資本通道整體上市工作上已經設計了幾個可選方案。
中航投資相關人士特別對《證券日報》記者提起中航產業基金, 在國務院的“新36條”中,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在此大背景下,中航產業基金由中航工業和建設銀行各自旗下的子公司共同組成的管理公司──天津裕豐股權投資負責管理,是中國第一支投資于航空產業及相關應用領域的產業投資基金。據裕豐總經理杜宏偉介紹,航空產業基金為公司制的人民幣股權投資基金,遠景目標將達到200億元。據裕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透露,目前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的上市資產只占20%左右,今后三五年會把80%資產裝進上市公司,這將為該基金提供眾多投資機會。
近年來,中航投資在航空產業、金融產業、新興產業三大產業上的資本運作動作頻頻。在推動航空產業發展方面,2010年通過定向增發,將公司所持有的柳州乘龍、安徽開樂的股權注入到東安黑豹(現更名中航黑豹),增強了中航黑豹在特種車行業的競爭力。根據集團公司非航空民品提出的大力發展的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航投資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領域進行了重點投資,在航空工業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航投資正加緊布局上市工作,借助資本市場杠桿撬動航空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