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阮曉琴 ○編輯 裘海亮
股改股、首發股、定向增發股、自愿鎖定股……各種限售股權隨著解禁進入市場交易,如何才能賣一個更好的價格?釋放市場熱衷的題材,成了推高股價的捷徑。于是,急于套現的股東與游資一拍即合,有了迪康藥業“硬撐”10股轉15股,有了中國寶安“糊弄”石墨烯概念,股價也就此漲起。
惡意炒作概念拉抬股價的行為已引起監管部門注意。中國證監會最近表示:高度關注中國寶安和寧波聯合涉礦事件,將對有關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開展核查工作。
⊙記者 阮曉琴 ○編輯 裘海亮
迪康藥業高轉送掩護減持
2010年年報高送轉分紅現在不再是新聞,但迪康藥業發布高送轉消息前后,股價漲了兩倍多;個中蹊蹺值得玩味。
4月18日、19日、20日,迪康藥業股價連續三天漲停,于是,21日、22日、25日被實施停牌,等待大股東的征詢回復。
迪康藥業自1月26日以3.86元/股收盤以來到4月20日收于13.29元/股,三個月股價大漲3.44倍;而背后卻是大股東限售股解禁。2010年1月25日,迪康藥業最后5881萬股限售股解禁;其中,公司大股東四川藍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解禁的限售股達5251萬,占公司總股本的29.9%;不過一直到2010年年末,四川藍光集團一股未減。
2011年伊始,迪康藥業利好頻現。第一個便是業績翻番;2011年1月26日,迪康藥業發布業績預告,2010年凈利潤同比增100%至120%。2009年凈利潤為1468.97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837元。1月27日,有媒體發表長篇報道——迪康藥業業績翻番源自主業放量;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文章中表示,2008年10月藍光集團正式入主后,公司的經營基本面已發生了根本轉變,公司2007年至2010年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區間為74.7%至80.3%。
實際上,四川藍光在2008年10月6日入主。而2007年、2008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551.14萬、1015.76萬元;至2010年凈利潤為3096.66萬元。迪康藥業用2007年低基數營造高復合率,演繹高成長的表象。
市場對年報給予了“正面”解讀,業績預告發布前一天即1月25日,正是此輪股價啟動前最低點3.8元/股。
更大的“利好”在后面。盡管公司2010年底累計可供股東分配利潤為-8110萬元,盡管扣除非經常性收益后凈利潤僅為1542.28萬元,但3月3日公司發布的年報還是送出令人咋舌“大紅包”:以公積金每10股轉增15股。當日股票開盤即封漲停。
3月4日,迪康藥業以35.54%的高換手率,出現在當日交易龍虎榜上。有意思的是,國泰君安證券深圳益田路證券營業部同時出現在買賣前五的席位上。該營業部累計買入金額為第一位達6796萬元,累計賣出額為3785.76萬元,在賣出席位上排第二,顯示左右手互搏特性。隨后6個交易日,迪康藥業出現小幅微漲,但成交量每天都保持13%至20%的高換手率。
3月18日,大宗交易平臺上有迪康藥業以20.02元/股成交了684.18萬股,減持人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四川藍光集團。實際上,3月3日四川藍光集團已經通過二級市場減持166.82萬股。4月8日除權日后,迪康藥業股價上漲更為凌厲,4月11日,四川藍光集團通過二級市場再減持65.86萬股。至此,累計大股東出售所持迪康藥業股份共計916.86 萬股。
四川藍光集團2008年6月以3.22億元競得迪康藥業5251萬股,平均成本6.14元/股;通過上述三次減持,已收回了1.7億元;剩余股權(送轉后)10934.1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4.906%,持股成本下降到了約1.4元/股。
迪康藥業大股東減持,游資似乎極為配合。4月7日之后迪康藥業出現第二輪上漲,即游資借高送轉發動填權行情。迪康藥業此后6次出現在當日交易龍虎榜上,其中4次換手率上榜。動輒30%左右的換手率背后,應是資金頻繁對倒。4月18日公布的迪康藥業連續三天交易紀錄顯示,有4個營業部同時出現在買入和賣出席位,分別是:渤海證券上海彰武路證券營業部、財通證券溫嶺東輝北路證券營業部、銀河證券廈門美湖路證券營業部和國泰君安證券總部。上述4家營業部成交量占到當天成交總量的九成。
如此多游資參與迪康藥業的炒作,純粹出于巧合么?
精誠銅業大股東的套現手法與藍光集團如出一轍。2010年9月21日,精誠銅業第一大股東安徽楚江投資集團所持首發1.03億股,占總股本63.10%的限售股解禁,至2010年年末,第一大股東1股未減。在宣布大股東減持計劃后一個月,1月14日,精誠銅業修正業績預告,將盈利由預增60%至80%調高至同比增長100%至110%;同時,公司較為少見地提前預告2010年分配方案,擬以資本公積金每10 股轉增8至10 股,不送股,現金分配方案未定。1月26日,公司在年報中給出最終分配預案是“10轉10派2”。
1月13日,精誠銅業收盤價12.73元;到了3月25日,最高價漲至24元。大股東安徽楚江投資集團從1月31日開始減持,3月1日、3月2日、3月8日又陸續減持,總共減持2409.74萬股,套現約4.9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精誠銅業大股東與游資合謀跡象同樣明顯。楚江集團一季度所拋的2409.7萬股中,其中2100萬股是通過10筆大宗交易來完成,最低買入規模也有85萬股,然而根據一季報,除了楚江集團及精誠銅業總經理何凡外,其余流通股股東在報告期末的最高持有額也僅有28萬股?梢姡3月8日接下楚江集團最后拋售的300萬股后,游資隨即在3月份余下時間完成了套現。精誠銅業今年3月末的股東數由上年末的31849激增至90850戶,也就是說,經過接盤游資的“傳遞”后,楚江集團所減持股份已全部曲線拋給了中小投資者。
中國寶安“糊弄”石墨烯被查
2010年上半年鋰電池概念火爆,2010年下半年小金屬發力。中國寶安與寧波聯合,一個攀上鋰電相關的石墨烯概念,一個海外找銻。搭準市場脈搏后,兩公司股價一觸即發;不過,麻煩緊接著來了。
針對近期有媒體報道中國寶安有關石墨礦事項與平安證券、國泰君安、湘財證券、信達證券等公司的研究報告有關,寧波聯合境外銻礦事項與日信證券公司的研究報告有關一事,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4月19日回應:證監會對此高度關注,相關證監局已經按照監管職責分工,對有關上市公司和證券公司開展核查工作。目前,核查工作正在進行。核查工作結束后,如果發現有關上市公司、證券公司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中國寶安股價從去年7月以來的7元漲至今年2月21日最高25元,漲幅2.5倍。自今年1月中下旬以來,其股價呈加速上漲態勢,而引燃股價的是石墨礦概念。
中國寶安2011年1月20日公告,子公司深圳市貝特瑞所研發的新產品——石墨稀,近期受到了市場的關注,目前已完成石墨烯制備工藝的小試,正在進行中試。據稱,石墨烯料是一種優良的改性劑;適用于新能源領域如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方面。而這段時間前前后后,多家券商報告中提到,中國寶安高管在接受調研時提到公司在雞西擁有石墨礦。但是,此前公司并未就此明確公開信息披露。公司到底有沒有石墨礦,面對券商報告和媒體質詢,中國寶安身陷其中。
石墨礦事件背后,是中國寶安限售股解禁。2010 年5 月28 日,中國寶安8201.98萬股解禁,占限售股份總量80%,其中,第一大股東深圳市富安控股持有限售股5966.32萬股,第二大股東深圳市寶安區投資公司持有2214.67萬股;上述限售股權分別占第一、第二大股東持股總數的65%和30%。這不免使人產生聯想。
寧波聯合境外開礦的消息,最早2010年8月24日公布。公司董事會決定,子公司寧波聯合集團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現金出資5.5 萬美元,與土耳其埃達姆巴巴環球礦業有限公司按55:45 的比例在土耳其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銻礦投資等相關業務。這則消息當時并未引起市場關注。但從2011年3月25日開始,寧波聯合股價短期內快速上漲,由11元左右上漲至4月18日最高的16.7元。期間,3月27日,一券商分析師發布一篇深度細致的研報《業績拐點“銻”升價值》,稱寧波聯合在土耳其屈塔西亞省蓋帝茲礦位于世界重要銻礦帶上,礦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目前勘探接近尾聲,礦區品位較高,預計銻儲量達到10萬噸。
銻是一種小金屬。2010年是小金屬暴發年,涉銻的辰州礦業半年內股價漲三倍。寧波聯合銻概念被發掘后立刻引起重視。上述報告發布后,寧波聯合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由于股價異動,寧波聯合3月31日澄清,近一年內,公司及公司高管人員并未接待過該證券公司的工作調研,未向該公司提供過任何未披露的信息資料。
事實真相,還有待監管部門最后的調查結果。
這期間,寧波聯合第二大股東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借機持續減持。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持有股改限售股2288.33萬股,至2009年末這些限售股全部解禁。2010年12月起,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開始減持,減持前持有2288.33萬股,至2011年4月15日,僅持有471.71萬股,占公司現有總股本的1.56%。
江蘇吳中“階段性成果”催漲股價
生物制藥是國際上最前沿,也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新技術。我國從事生物制藥的企業寥寥無幾,而該行業常常以60%至70%的毛利率示人,加之2010年生物制藥列入新興產業,更讓投資者追捧。
生物制藥有個特點,就是實驗室研發階段歷時長久,即便進入臨床,常常需要五、六年以上的漫長等待,如果最后符合市場需求,才能最終釋放業績。而對上市公司來說,每一個階段性成就,都可以拿出來炒作一翻。
江蘇吳中近日公告,截至2011年4月18日下午收盤,第一大股東蘇州吳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000萬股,減持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1.603%;本次減持后,蘇州吳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還持有公司1.23億股,持股比例為19.688%。
2009年10月,江蘇吳中原第一大股東江蘇吳中集團分立為吳中集團和蘇州吳中投資。吳中集團保留分立前的吳中集團除江蘇吳中股權外的全部資產與負債,并將其持有的江蘇吳中21.29%股權分至由趙唯一等9名自然人持有全部股份的蘇州吳中投資;同時,趙唯一等9名自然人從吳中集團的股東中退出。由此,蘇州吳中投資以持股1.33億股成為江蘇吳中第一大股東。
2010年12月28日,蘇州吳中投資所持3118.5萬股解除限售。
而此前一個月,蘇州吳中投資抗癌藥物利好就開始釋放。2010年11月26日,公司宣稱,目前在研“國家一類生物抗癌新藥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獲得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獲得了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扶持,共計1000萬元。江蘇吳中稱,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為國家一類生物抗癌新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2006年曾獲國家“863”項目支持。當時,抗癌藥物概念受到市場熱捧。一周之前,因為宣布一種新研制的抗肝癌藥物利卡汀將在全國推廣應用,華神集團連續4個漲停。蘇州吳中投資生物抗癌藥物獲財政支持消息公布后,也連拉了三個漲停。
3月1日,江蘇吳中再現利好,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注射液目前獲得SFDA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同意公司開展該產品的三期臨床試驗研究工作。實際上,抗癌藥物在獲得國家三期臨床試驗批準到結束實驗,大概需要耗時3至5年時間,此后進行四期臨床試驗。
江蘇吳中生物制藥概念果然引起市場關注。3月1日起的三天,江蘇吳中連拉三漲停,3日,江蘇吳中換手率39.83%。3月1日出現在龍虎榜買入前兩位名單上的營業部東方證券杭州龍井路營業部、同信證券上海東方路營業部雙雙出現在3日賣方前兩位名單上。
江蘇吳中上漲并沒有止住步伐。3月8日至29日,江蘇吳中或因漲幅或因換手率9次上了當日交易龍虎榜,各路游資輪番上陣,多次創下超過20%的日換手率。
此前該股已出現明顯的游資對倒現象,以2010年12月2日為例,江蘇吳中因為因為24.58%的換手率上榜,其中,買入前二位的興業證券福州湖東路證券營業部和銀河證券寧波翠柏路證券營業部同時出現在賣出前五席位。兩者買入量占當天成交量52%,賣出量占當日成交量25%。
江蘇吳中股價自11月25日至4月18日,由6元/股漲至15.92元,漲幅165%。據年報,2010年,江蘇吳中實現營業收入為33.84億元,同比增長46.59%,凈利潤為2930萬元,同比增長101%,每股收益為0.047元/股;發布年報當天對應市盈率為276.59倍。
大元股份買礦
“逼迫”大股東套現
2008年底以來黃金價格大漲,2010年2月,大元股份控股股東上海泓澤世紀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擬注入黃金礦,似乎順應了市場潮流。2010年下半年,大元股價股價漲1.5倍。但是,問題出在注入黃金礦的股權轉讓上。戲幕已經打開,但如何收尾,暫時還難判定。
2011年4月19日,上海泓澤減持359萬股。3月31日以來,上海泓澤已累計減持大元股份2000萬股,累計套現額5.82億元,平均減持價格為上海泓澤一年半前入主時價格的2.6倍。從公開資料來看,上海泓澤減持是因為身陷收購被迫套現。
上海泓澤入主大元股份,始于上一任大股東大連實德投資有限公司減持。2009年2月23日,大連實德所持1.208億股大元股份上市流通,占公司總股本60.40%。當年6月下旬開始,大連實德一個月內將股本減至508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5.4%。這時,上海泓澤出場,以11元/股總價款55880萬元,受讓大連實德所持5080萬股,成為大元股份第一大股東。2010年2月3日,大元股份公布定向增發方案,以最低19.49元/股,主要是向第三方郭文軍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珠拉黃金100%的股權,公司主業將向礦業轉型。
不過大元股份轉型礦業之路,起步就遇到坎坷。由于珠拉黃金前期股權轉讓存在瑕疵,大元股份終止收購,轉而由上海泓澤先出資30億,收購珠拉黃金79.64%和大漠礦業100%股權,下一步再注入上市公司。
為了籌款,就有上海泓澤一路減持。目前,上海泓澤持有大元股份3080萬股,占總股本之比僅15.4%。
從成本角度,不到一年半,上海泓澤已經收回在大元股份的投入。但上海泓澤還沒到笑的時候,按規定,2011年6月30日前須支付收購珠拉黃金和大漠礦業股權余下的27億元轉讓款。這對于注冊資本55988萬元的上海泓澤來說,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是繼續兌現承諾收購兩金礦股權,再注入上市公司?還是找一個第三方,共同做局?抑或甩掉燙手山芋,宣布終止定向增發,謀求退路?
大元股份股價上漲,也有資金助力。大元股份2010年2月定向增發公告以后,一直到7月中旬,公司股價不漲反跌。這時關鍵人物進場了。2010年5月,上海泓澤實際控制人楊軍增持,并承諾一年內累計增持最多2%,同時承諾增持期間及在未來12 個月內不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7月中旬,國信證券出現在大元股份半年報第二大股東名單上;三季度報告顯示,大元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6家基金,包括景順長城、華夏基金等;8月底,大元股份股價從20元/股開始發飆,11月初最高漲至43元。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上海泓澤實際控制人楊軍在2010年5月增持時曾承諾一年內不減持,面對上海泓澤3月底以來的減持行為,相關人士給出的解釋是:減持的是上海泓澤不是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