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錢瀟雋 ○編輯 朱紹勇
根據投價報告中新股2011年預測的每股收益計算發行市盈率,從去年12月至2月份,新股市盈率出現小幅逐級下降的現象。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現象與搖號制度后機構對新股破發敏感度提升密切相關。
破發令搖號中簽機構承壓
昨日,中小板齊峰股份首發機構配售股解禁,全日成交均價38.14元,較發行價41.50元下跌8.10%。齊峰股份網下發行總共740萬股,55個配售對象提供了有效報價,其中有10個對象搖號中簽,每家均獲配74萬股。破發,意味著網下搖號中簽機構當天如果選擇減持的話,每家的損失都達到248.64萬元。
而2010年11月前,中簽機構就算遇到新股破發,損失明顯要小得多。
以去年10月發行的中小板股票希努爾為例,首發機構配售股解禁當日,希努爾收報23.99元,距離發行價26.60元折價幅度達到9.81%。然而希努爾發行時采取的是按比例配售,網下發行總計1000萬股, 79個有效報價對象全部獲得配售,平均獲配12.66萬股,而公告顯示獲配量最大的機構也僅獲配25.39萬股,這意味著,解禁當日雖然希努爾較發行價跌幅大于齊峰股份,但中簽機構最大損失僅66.27萬元。
248.64萬元與66.27萬的差別,可以明顯感覺到新股發行制度二次改革所引入的網下搖號制度,對機構打新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確實能感覺到機構現在申購新股比以前謹慎得多了。”申銀萬國長期研究新股的分析師林瑾長期來一直參與新股路演,她指出,從與機構的交流來看,機構申購新股時更加注重基本面和估值情況,所有新股都打的機構越來越少;此外,數據顯示新股有效報價家數走低,這也可以看出機構打新更加謹慎了。
高發行市盈率有所改觀
機構打新不再無所顧忌,導致的直接結果是高發行市盈率現象出現松動。
由于發行公告中的公布的發現市盈率均已過去年份的每股收益計算,多數分析師認為這種靜態市盈率對新股估值代表性不強。目前,更多的新股估值采用投價報告中公司對最近一個年度的預測每股收益計算。林瑾指出,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強,新上市公司基本都能完成投價報告中的盈利預測。
如果以上市公司在投價報告中預測的2011年每股收益計算發行市盈率,從去年12月至2月,新股單月平均發行市盈率確實出現回落。其中,創業板新股發行市盈率12月平均為37.83倍,1月為33.10倍,2月降低至29.09倍,平均每月降幅在12%左右;主板新股12月平均市盈率35.44倍,1月為32.27倍,2月為24.69倍,降幅甚至更大;而中小板新股發行市盈率12月平均為32.41倍,1月下降至28.96倍,2月維持在29.82倍左右。
“在次新股破發壓力下,新股高發行市盈率不可能維持。”林瑾認為。
記者統計顯示,目前還有96家新股處于上市三個月內,而其中有28家處于破發狀態,其中超過15家破發幅度大于5%,5家大于10%,華銳風電最新收盤價較發行價下跌18.74%,幅度最大。巨大的浮虧,將令市場化發行制度繼續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