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桂小筍
2月22日,山西汾酒發布公告稱,因工作變動原因,解聘楊建峰、鄭開源所擔任的副總經理職務,鑒于此,有業界人士認為,這是戰略執行不到位或營銷策略將發生改變的苗頭,并將引發產品價格的調整。《證券日報》記者致電山西汾酒(600809),董秘辦一位工作人員回應稱,兩位副總的工作調動與營銷策略無關,并且表示,“目前未接到要漲價的相關信息。”
不漲價或將被邊緣化
距茅臺率先提價20%之后,五糧液、劍南春和水井坊等白酒也悄然提價,受這些消息的影響,有業界人士認為,白酒板塊或將再現“漲價”行情。民族證券一位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名酒的漲價或將帶來標桿效應,引發新一輪的普漲潮。
2月21日,一位多次參與山西汾酒營銷活動策劃的業內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透露,暫未接到山西汾酒漲價的消息,“近期內沒有漲價的計劃,而且,我們也不建議用漲價的方式來推動汾酒的行業地位。”
該業內人士稱,原材料等成本上漲并不是高端白酒的漲價主因,“名酒的價格上漲并不見得是受到了來自原材料的壓力,一千塊錢一瓶的酒,原材料的成本會占到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嗎?現下名酒的價格提升大多出于提升品牌的需要。”
事實上,借價格的提升來確立行業地位、提升品牌的營銷策略在我國白酒行業中已是慣例。
公開資料顯示,20世紀80年代末,瀘州老窖、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白酒在價格上尚處于同一陣營,但隨著1988年7月國家放開了名酒價格,各類名酒開始身價陡漲,期望借此占領行業制高點。
業界認為,通過漲價,茅臺、五糧液等品牌確立了自己作為商檔白酒的品牌地位,基于這種現狀,如果同一陣營中的某一品牌未跟隨隨漲價,是很可能淪落為二線品牌。
如果山西汾酒并不漲價,是否會被邊緣化?“確實存在這樣的風險。”該人士分析認為。
資料顯示,在上一輪名酒漲價潮中,時任山西汾酒董事長常貴明提出“要造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的口號,但最終的結果是山西汾酒在中國白酒界的地位逐步下降,“從最輝煌時期的連續六年第一,后來逐漸淡出,到現在大約是第六名。但是,如果以高價位,特別是高的離譜的價位來提升自己的品牌,最終只能傷害自己。企業應該關注長遠的利益。”
欲借力文化活動
重回白酒第一陣營
與其它公司策略不同的是,為重回白酒行業第一陣營,山西汾酒意欲通過一系列的文化活動,恢復汾酒的品牌地位。有業界人士介紹,在整個2010年度,山西汾酒的文化活動頻繁,無論是9月份的國藏汾酒拍賣還是之前的新產品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股價的波動。2011年2月9日,廣發證券發布報告認為,高增長態勢仍在延續,估值已進入安全區間。
這種策略在2011年得到延伸。
2月21日,汾酒集團在北京召開山西省汾酒集團公益基金會成立大會,同時啟動2015年在太原市和杏花村舉辦的世界酒文化博覽會的籌備活動,據了解,這是中國第一個酒類行業的公益基金會。除此之外,據公告顯示,2月22日,山西汾酒審議同意向中華環保基金會捐贈100萬元,用于資助第二屆山西環保獎評選活動事宜。
“這些舉措都是為了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汾酒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提升形象,爭取更多的消費者認可。”該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