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秦菲菲
國家統計局15日在發布根據新的權重計算的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數據時,主動公布了權重調整的詳細情況以及權重調整對CPI數據的具體影響。
據統計局城市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定從2011年開始,統計局對CPI權重構成進行相應調整。按照此前的權重,食品占32.4%左右,居住為15%左右。權重調整后,居住提高4.22個百分點,食品降低2.21個百分點,煙酒降低0.51個百分點,衣著降低0.49個百分點,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降低0.36個百分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0.36個百分點,交通和通信降低0.05個百分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降低0.25個百分點。
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和10月,統計局相關負責人就對2011年權重調整吹過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指出,從動態角度來看,房租支出占CPI的權重會不斷提高,這是社會發展的過程,是生活水平提高的過程,也是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過程。
然而權重的調整并沒有拉低最終的CPI數據。據統計局城市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利用2010年的舊權數構成計算出來的CPI漲幅為4.918%,比用新權數計算的同比漲幅4.942%低0.024個百分點。
這一結果讓不少人感到疑惑,為什么權重調整后的數據反而比調整前高?
事實上,這一問題不難解釋。根據統計數據,1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0.3%,非食品價格上漲2.6%,食品價格的漲幅明顯高于非食品價格。但從權重來看,食品權重下降,非食品權重則增加。漲幅高的占比變小,漲幅低的占比變高,便造成在新權重下CPI出現不增反降。
另外,市場原本預期1月份食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然而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1%,遠低于市場1.4%-1.5%的預期。對此,東吳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黃琳認為,考慮到自然災害和春節的原因,當月食品價格環比僅1.1%的增幅遠低于以往。這也是造成1月份CPI漲幅低于預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