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曾把香港證監會主席利國偉請到上海,與“三人小組”開會商議證交所的籌備工作。利國偉奇怪地說:“朱市長,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啊!”朱镕基說:“利先生,我們今天不談政治問題,只說交易所的技術問題。”
本刊記者/王家敏
尉文淵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有些事情,只能用“曾經滄海難為水”來形容。“很難忘記,也再難找到。”
他想說的,是再難找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那樣一個從無到有、呼風喚雨的時代了。那時候,“只要做事,都是創新,都是打破體制”。
20年前的1990年,尉文淵作為籌備組組長,親手創建了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并擔任第一任總經理達5年,被稱為“中國股市第一人”。
出現在《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面前的尉文淵,開著老款奔馳,腳上的黑皮鞋一塵不染,雖然55歲了,依然很精神,只是比20年前胖了不少。
尉文淵坦承,當時上交所的成立可以說“沒有一項條件成熟”。這或許不難解釋,為什么他和那些共同籌辦上交所的中國第一代證券人們,后來會為這個先天不足的“早產兒”付出或大或小的代價。
1995年,尉文淵因在“3·27”國債期貨事件上所負的監管責任,辭職下海。近日,他任大股東的華銳風電在上交所上市。
“一開始想從政,做了交易所之后就不想了。那個時候的政府機關比較拘謹,偏保守,在交易所,我當時這個年紀就能獨當一面呼風喚雨,大開大,你叫我回到機關里去,回不去了。”尉文淵說。
“三人小組”
尉文淵并不是在上交所籌備之初就介入的,他一開始并沒有進入“三人小組”的視野。
“三人小組”即籌建上交所領導小組,由交通銀行總行行長李祥瑞、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龔浩成、上海市體改辦主任賀鎬圣三人組成。
如今,李祥瑞已經去世,賀鎬圣記憶力不太好,只有龔浩成,雖84歲了,有些耳背,但仍然聲音洪亮,思路清晰。
龔浩成家住虹口區北外灘附近,離上交所開業的地點只有3公里。房子很老了。龔浩成端坐在80年代的老式方桌旁邊,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回憶了“三人小組”成立的經過。
早在1989年初,上海就開始醞釀成立證券交易所,但春夏之交的那場風波過后,一切都不同了。“在很多場合,有些曾支持盡快成立中國證券交易所的專家學者話又反過來,說中國成立證券交易所的條件如何不成熟。”上證所第一任副理事長、曾任申銀證券總裁的闞治東回憶說。
但奇妙的是,阻力也是動力。回頭看來,龔浩成說:“國內一些同志的擔憂是很大的阻力,國際社會的壓力倒又推動了。”
其時,上海市副市長葉公琦接待來訪外賓。外賓問:“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會改變嗎?”葉的回答很巧妙:“上海現任正、副市長中,就有三個(曾經)是‘右派’,你覺得政策會改變嗎?”
當時外資撤離,資金非常緊張,哪里都缺錢。“企業缺錢,就意味著投融資體制應該改變了,這是中國經濟內部的推力。”時任海通證券總經理、曾參與上交所籌備工作的湯仁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銀行是間接融資,那時候的潮流是要搞直接融資,包括企業債券、股票。”
就是這樣一股合力,把“三人小組”推到了歷史的風口浪尖上。
“三人小組”的成立,是1989年12月初。在康平路市委小禮堂,上海市委書記兼市長朱镕基主持了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鴻儒也特意被請來了。
對于建立證券交易所,與會大多數人都有這個擔心:“上面什么態度,能通過嗎?”
朱镕基頭一個問李祥瑞:“你怎么看?”李回答:“我看來,主要是政治意義。”朱接著問龔浩成,龔表達了人民銀行一向的觀點:“積極準備,水到渠成。”但是他委婉地表示了擔憂:“要有100家股份制(公司),50家有條件上市,交易所就可以運轉了。”朱第三個問賀鎬圣,賀說:“不管什么條件了,辦了再講。”
朱镕基最后拍板定論:“搞了再說,慢慢擴大。”他還說:“老李老龔你們不要擔心,真正出問題,還有我和劉鴻儒在一線,你們在二線。”
事隔20年,龔浩成笑著說:“真要出問題,還是二線的問題。”
有一位中央顧問委員會的老同志就勸告過他:“老龔,你最好不要去搞這種資本主義的東西。”
1992年,朱镕基已經到國務院當副總理了,有一次回到上交所,跟老部下再聚,龔浩成問他:“你當時怎么有膽量做這個交易所?”朱镕基說:“小平同志不是說過嗎,你們都可以試嘛。”
朱镕基宣布證交所年內成立
朱镕基給的籌辦時間為一年。
“三人小組”組建了籌備組。籌備工作兵分三路:一路人負責制定法規章程,一路人負責政府和證券公司關系協調,還有一路人負責證券交易所的選址、設計和開業。
“三人小組”最初選定的籌備組組長,是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處處長王定甫。55歲的王定甫是民主黨派。在湯仁榮的印象里,“王處長都有白頭發了”。
籌備工作進展緩慢。王定甫多次跟龔浩成表示,自己不是共產黨員,做事不太方便。
龔浩成的壓力也很大。朱镕基很關心此事,經常夜深了還給龔浩成打電話。當時龔已經60多歲了,晚上起床怕冷,就把電話裝在床頭。
龔浩成記得,朱镕基曾把香港證監會主席利國偉請到上海,與“三人小組”開會商議證交所的籌備工作。利國偉奇怪地說:“朱市長,證券交易所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啊!”朱镕基說:“利先生,我們今天不談政治問題,只說交易所的技術問題。”
籌備工作的提速,源于兩件事。
一是浦東開發。1990年4月,中央宣布開發浦東,上海證交所也被列入浦東開發大計。二是1990年6月,朱镕基訪問美國、新加坡等地。在最后一站香港,朱在一個記者招待會上不動聲色地說:“上海證券交易所將在年內成立。”
這一爆炸性消息傳回國內,“三人小組”著急了,按現在的籌辦速度,怎么可能年內開業?
龔浩成心里清楚,年底,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鄧蓮如將到訪上海。
這項任務等于四個字:“必須完成”。
“新房子的裝修還得花幾個月呢”
“三人小組”有了換帥之意。
直到此時,尉文淵還一直是局外人。
尉文淵畢業于上海財經大學,是龔浩成的學生。當時龔在學校分管學生工作,想把他留在學校,但他自己卻想做實際工作,想去北京。
1983年,尉文淵被分配到國家審計署。3年后,31歲的他當上處長。1988年,龔浩成調任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把尉文淵調來任金融管理處副處長。
實際上,是尉文淵本人主動要求調到上交所籌備組的。
朱镕基宣布年底開業的消息傳出后,一天,副行長羅時林到尉文淵辦公室來,談起此事。尉回憶說:“當時他的意思大概是老王(王定甫)好像不太愿意做,想回處里來。我就說老王想回來那就我去。”羅時林說:“你怎么能去呢,行里有安排,你是重點培養對象,你別去亂想。”但過了兩天,羅時林又來找尉:“龔行長聽說你想去,覺得可以考慮,準備讓你鍛煉鍛煉去。”
龔浩成了解尉文淵,“年輕,有想法,有沖勁”。“三人小組”選擇了把寶押在這樣一個35歲的年輕人身上。
1990年7月3日,尉文淵正式被任命為籌備小組組長。此時,離年底只有5個月了。
20年后,龔浩成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如果不是尉文淵這個人,交易所也辦不起來。”
但尉文淵自己卻認為:“我敢接,是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是個什么性質的工作,搞不清楚有多大工作量,有多大難度。這只有做了才知道。”
當時的尉文淵,對證券交易所的認識是一片空白,唯一的印象,是舊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熙熙攘攘。
簽了張借條后,他接手了從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借來的500萬籌備資金,此外還有兩份資料,一是深圳改革開放考察報告,二是舊上海交易所的章程。“發黃了,毛乎乎的,也不知道行里從哪里弄來的。”
闞治東后來寫道:“連我們都替他捏把汗。即使搬個家,新房子裝修還得花上幾個月的時間,而這可是一個證券交易所,是舉世矚目的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想到哪兒,干到哪兒
尉文淵一上任就顛覆了大家的認識。在闞治東看來,尉文淵的行事風格與王定甫完全不同:王是先想后干,想不明白寧愿不干;尉是說干就干,想到哪兒,干到哪兒。
開辦證交所,場地總是需要的。尉文淵就從找房子做起。“三人小組”特別交代,交易大廳地點要在外灘,因為老上海的金融中心在外灘,這是地域標志。
尉對于交易大廳唯一的概念,來自于在一本書里看到過的一張香港聯交所的照片,高頂大廳,環形席位。他于是一心想找這樣一個大廳。
那些天,他坐著公交車,跑遍了漢口路舊上海交易所的舊址、黃浦江和蘇州河沿岸的舊倉庫、位于北京東路的火車站售票大廳和金陵東路的船票售票大廳……但這些都不行,“氣勢不夠”。
終于在一個月后,尉文淵找到了北外灘的浦江飯店。這是一幢已有150年歷史的歐式建筑。當時,上海外賓減少,飯店內頗有氣勢的孔雀廳近乎閑置。他毫不猶豫地租下了孔雀廳,200萬一年。
交易所需要裝50門電話,5條線路。但那時候,找電話局裝一門電話都困難。時任市委副書記吳邦國知道了這個難處后說:“這件事情我來負責。”此后,電話一個月之內就布線裝好了。
尉文淵遇到的另一個難題是交易方式。是采用手工促合成交系統,還是電腦配對成交系統?籌備組向“三人小組”請示,回復是:“沒有幾個公司,就圖個熱鬧吧,打打手勢。”
口頭競價,打手勢配合高聲喊價,是老式交易所的交易方式。尉文淵聽說像新加坡、臺灣等新興市場正在推行計算機交易。他也想試一試。“確實大膽,當時誰敢想電腦,這么大個上海,連銀行都是打算盤的。一窮二白的交易所還想要電腦交易?”尉文淵說。
領導很猶豫。早期培訓了交易員打手勢,結果到交易所試了兩次,都出錯。龔浩成回憶,當時“買進打成賣出,六塊八打成五塊八”。打錯了也得認賬,交易一多就亂了。
尉文淵堅持采用計算機交易。“當時老行長(龔浩成)跟我聊起這個事兒。老行長說這行不行啊,我說這個總要嘗試一下的,500萬經費我拿100萬試試吧。出了問題我負責。”
尉文淵回想當年的“英雄氣概”有些好笑:“真是出了問題,我哪有錢賠!1萬也沒有,還100萬呢。”
領導還是放手讓他做這個新潮的“電腦配對”了。尉文淵邀請了上海財經大學助教謝瑋等人編寫電腦程序,從深圳黎明工業公司進口了30臺電腦。“交易規則還是懵懂的,就要編寫交易程序,直到開業前一天,我都在擔心。”
尉文淵穿著一大一小的鞋敲響開市鑼
1990年11月14日,人民銀行總行正式批復,成立上海證券交易所。
開業日子越來越近,尉文淵突然感到自己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他看著還是一片狼藉的交易大廳,感到開業時非出洋相不可了。
尉文淵把大家召集起來,坐在地上開了個會。“我往地上一坐,眼淚無緣無故嘩地下來了,也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開業前一天,交易所一片忙亂。布置開業典禮會場時,疲憊的尉文淵在搬桌子時壓到了左腳,當時腳就腫了起來。他一直忙到夜里,因傷口感染,發起高燒來。只有再撐一天了,他沒有離開交易所,就在浦江飯店的客房里迷糊了兩三個小時,熬到天明。
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各界來賓出席,香港貿發局主席鄧蓮如女士也如期率領代表團參加。
清早,尉文淵的腳已經腫得根本穿不上鞋,他只好向人借了一只大號鞋。他平時穿40碼的鞋,那天連43碼的鞋都穿不進去。他就這樣穿著一大一小的兩只皮鞋,由人背著來到儀式現場,靠著廊柱迎賓。
上午11點,朱镕基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幕。隨即,尉文淵忍著疼痛來到交易大廳頂端,敲響了第一聲開市鑼聲。他向云集的賓客揮了揮手,整個人一下子就垮了,發燒42度,住了一個月的院。
上交所開業當日,有8只股票交易。從理論上計算,上證指數開盤是96.05點,收盤是99.98點。當天成交額是494311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