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國內財經新聞
1 央行六調準備金率兩次加息
貨幣政策“寬松”轉“穩健”
1月12日晚間,央行出人意料地宣布將于1月18日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自此,為收縮應對金融危機所釋放的流動性,央行年內共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兩次加息。在通脹預期壓力日增背景下,12月份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明確,明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始于2008年三季度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正式踏上回歸“穩健”之路。
2 國務院連續出招
房地產遭遇空前嚴厲調控
國辦1月10日出臺11條措施劍指高房價,樓市調控大幕自此拉開。此后,國“19條”、央企退出令、“新國十條”、“929新政”等相繼出臺;銀證保等部門也均出臺措施配合。現階段樓市已進入僵持期,然而,何時才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尚待觀察。
3 A股融資額及家數均創歷史紀錄
20年來流通市值首超非流通市值
A股融資額及募資家數均創歷史紀錄。截至目前,包括IPO、增發、配股,A股實際募資額達9560.8億元,總家數為521家。這兩數據在2009年分別為5012.1億元、255家。另外,在滬深交易所正式成立20周年之際,兩市流通市值首次超過非流通市值。截至12月27日收盤,所有A股流通市值達18.8萬億元。與此同時,A股大盤二級市場的表現在全球排名中墊底——截至12月27日,上證綜合指數累計漲幅-15.13%,排名倒數第二;西班牙IBEX 35指數-16.52%,倒數第一。
4 “十二五”規劃建議公布
GDP“隱退”
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今后五年將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就業持續增加等五大目標。在接近2萬字的篇幅中只字未提未來五年GDP具體目標,與當年“十一五”建議中明確GDP翻番的表述形成鮮明對比。“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將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同時,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排序中,消費被提到投資與出口之前。
5 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確定7大行業
百余個股持續興奮
國務院常務會議9月8日敲定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扶持政策,明確現階段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將是今后經濟發展新動力和制高點,七大板塊所涉及的百余個股也必將成為資本市場的投資熱點。另外,1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醞釀多年的“三網融合”正式啟動。以后家里的固定電話線、寬帶線和數字電視線三條線,使用其中任意一條就能完成原來要三條線才能做的事。據估算,“三網融合”帶動的相關產業市場規模達6880億元。
6 匯改重啟
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
央行網站6月19日晚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的新聞稿。這意味著央行開始重啟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的匯改進程。人民幣匯率不再“緊盯”單一美元,而是重新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未來人民幣匯率將呈雙向浮動態勢,不會一次性大幅升值。截至11月底,人民幣名義和實際有效匯率自1994年以來的升值幅度分別達32.8%、56.6%。
7 CPI連創新高
“防通脹”成宏觀調控首要任務之一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從7月份開始連續五個月攀升,11月份達到5.1%,創下近28個月以來的新高。11月20日,國務院出臺穩物價十六條措施,國內農產品期貨價格應聲而落。隨后,各地相繼出臺措施穩定物價。目前,連續數月上漲的蔬菜價格出現回落,但未來通脹壓力仍不可忽視。根據12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定價格總水平將是明年首要任務之一。
8 海南、西藏、新疆等振興政策迭出
區域經濟亮點頻現
1月4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公布;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對推進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戰略部署,還對加快四川、云南、甘肅、青海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對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戰略部署。今年以來,10多個區域規劃和區域性文件相繼出臺,區域規劃在拉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區域概念股也成了資本市場中的一抹亮色。
9 史上規模最大世博會——
上海世博會圓滿舉行
繼奧運會后的又一國際盛事——第41屆世博會,于4月30日至10月31日在我國上海舉行,為期184天,189個國家和57個國際組織參展,逾7300萬中外觀眾參觀,成為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世博會。據估算,世博旅游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將超過800億元。
10 融資融券、股指期貨正式推出
A股進入做空時代
3月31日,融資融券業務順利“開張”;4月16日,股指期貨合約正式上市。兩項里程碑式的業務相繼推出對中國資本市場意義重大,二十周歲的中國股市進入做空時代,“單邊市”格局一舉顛覆。
十大國際財經新聞
一、美國啟動QE2,全球打響貨幣戰
2010年,世界經濟復蘇的冷熱不均日益顯現,各國央行的政策取向也陷入混亂。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繼續“給力”寬松,祭出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松(QE)貨幣政策,這給基本面更佳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政策調控帶來巨大挑戰。深受本幣“被升值”以及熱錢涌入之苦的新興經濟體,紛紛通過收緊貨幣政策、干預匯市或是資本管制等措施積極應戰,“貨幣戰爭”的硝煙一度彌漫全球,并成為11月G20峰會的頭號議題。
二、歐債危機到了最危險時候
始于2009年末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在2010年進一步擴大化。不堪重負的希臘在上半年被迫尋求IMF和歐盟的聯合援助,深陷銀行業危機的愛爾蘭也無奈在下半年接受850億歐元的外部援助,此外,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家也一度告急。歐債危機的兩度集中爆發,都震動了全球金融市場,拖累歐元匯價暴跌并一度下探4年新低,加劇了對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擔憂。由此引發的對于歐元區未來命運的討論和思考,也從未像今年這樣激烈、廣泛而深入。
三、金價突破1400美元,大宗商品“牛蹄”狂奔
受美元貶值以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今年大宗商品價格繼續表現不俗。特別是在臨近年末,隨著美國祭出二次量化寬松政策,加上對世界經濟復蘇的預期增強,大宗商品發動了一波猛烈上漲行情。黃金、銅等都創出歷史新高,油價也站上90美元,創雷曼破產以來新高。農產品價格亦漲勢兇猛。對于艱難復蘇的世界經濟而言,大宗商品過快上漲并非什么好消息,只會使得生產成本上升,物價壓力增大。
四、中國經濟總量首度躋身世界第二
今年第二季度,隨著中日經濟的此消彼長,中國單季度的經濟總量首次超過日本,鑒于日本經濟的增速遠不及中國,中國全年GDP超過日本基本沒有懸念。就此,中國一舉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眼下大家關心的是,中國還需要10年還是20年來趕超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日益顯現,但隨之而來的也是更大的責任和挑戰。中國在IMF和世行的投票權大幅提升,而在國際金融體系改革、氣候變化以及國際貿易等領域,中國也日益承擔著更重要的角色。
五、IMF和世行改革力挺新興經濟體
金融危機的爆發加速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的進程。今年,世界銀行和IMF雙雙通過了重大改革舉措,大幅度提高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中國在兩大機構中的投票權均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日本。在世行,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共轉移了3.13%的投票權,使發展中國家整體投票權從44.06%提高到47.19%;在IMF,發達國家向新興經濟體轉移超過6%的份額。在新興經濟體之于全球的重要性和貢獻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類似的改革只是第一步,今后發展中國家將日益頻繁地參與到國際金融秩序的構建中。
六、巴塞爾III出爐,全球金融監管下狠手
作為亡羊補牢的一項努力,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今年9月就旨在加強銀行業監管的《巴塞爾協議III》達成一致,到2015年1月,全球各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將從現行的4%上調至6%,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占銀行風險資產的下限將從現行的2%提高至4.5%。新的協議被稱為全球最嚴厲的銀行業資本新規,堪稱國際金融業改革的里程碑,有望大幅降低未來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力。而在國家層面,美國7月出臺了次貸危機后全球第一部金融監管法案,歐盟也于9月達成泛歐金融監管改革方案。
七、美股重返雷曼破產前高位
今年美國股市的“頑強”令人驚訝。盡管發達經濟體被公認為是可能觸發全球二次探底的“老鼠屎”,但在財政和貨幣當局的輪番政策轟炸下,美股今年不僅再次收獲兩位數的漲幅,更一舉創出雷曼破產以來的新高。截至圣誕節,道指和標普今年已累計漲11%和13%,創近28個月新高;納指更飆升17%,創3年新高。同樣創出兩年多來新高的還有英、德等核心歐洲股市。相比在2010年因為通脹抬頭而出現嚴重分化的新興股市,發達市場目前仍享受著“低通脹、低增長”的蜜月時期。
八、生態災難頻發,沖擊世界經濟
2010年發生了兩次可能帶來深遠影響的重大生態災難,一次是冰島火山灰,一次是BP在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墨灣漏油造成的直接損失已近400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故和生態災難,涉案訴訟已超過300起。火山灰一度令歐洲航空業癱瘓,每日損失高達2億美元。漏油和火山灰帶來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方面的永久性傷害,需要引起企業、政府甚至是全人類的反思。就眼下而言,盡快達成全球氣候談判協議,應是各國的一致努力方向。
九、朝鮮半島硝煙再起,金融市場屢屢受驚
今年3月底發生韓國“天安”號警戒艦爆炸沉沒事件之后,朝韓關系開始緊張。11月23日,雙方又在存有爭議的“北方界線”附近海域相互炮擊,隨后韓美、日美先后舉行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朝鮮半島局勢進一步惡化。韓朝局勢屢屢牽動全球投資人神經,且地區形勢目前依然高度不明朗,明年仍將是影響亞太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一大不確定性。
十、通用汽車重返華爾街
破產重整后兩年,11月18日,通用汽車終于重回華爾街。通用IPO獲美國投資人追捧的程度超乎想象,超額認購倍數超過六倍。通用汽車憑借近230億美元的總融資額,一舉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通用是美國工業的象征,也是在這輪危機中被迫國有化的最大企業之一,通用的起死回生,為AIG等其他美國公司的“去國有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