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許婧 由曦 發自北京
由中美匯率戰到全球匯率混戰,人民幣匯率再次成為全球焦點。今年6月后,中國人民銀行重啟匯改,在此之后,人民幣兌美元已經累計升值接近2.5%,相關產業正在承壓。在中美匯率戰中,人民幣匯率未來的升值路徑如何?對宏觀經濟和相關產業帶來哪些重大的影響?
中美匯率戰變局 美元指數上漲漸成共識
每經記者 由曦 發自北京
2010年,中美兩國在匯率問題上的摩擦不斷。展望2011年,美國無疑仍是人民幣升值與否最重要的外部因素,同時,左右美國政府態度的不確定性因素也在上升。隨著美國經濟的好轉,業內大都認為美元指數在明年將上漲,中美匯率戰將面臨變局。
中美博弈加劇
今年以來,美國財政部曾兩次推遲了關于“匯率操縱國”認定報告的推出,但與政府相對“克制”的態度相反,美國議會施加給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卻一直很大。先是在年中時,美國數十名議員聯署要求政府施壓人民幣升值,而后,美國眾議院賦稅委員會更通過了特別關稅法案,目標直指中國。
與此相對應,中國在年中時重啟了匯改的進程,管理層表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繼續沿著 “可控性、漸進性、主動性”原則進行。目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經累計上升了2.5%,但顯然,這種升值幅度還無法滿足美國人的胃口。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陳琪教授表示,中美兩國在匯率問題上有很多的溝通渠道,上到首腦熱線,下到兩國財政部、央行的分級會談,美國不斷施壓人民幣升值最重要的原因是想推卸其國內經濟不振的責任。
“貨幣錨”不穩
此外,美國推行的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正使主要以美元為“錨”的人民幣面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
長期以來,既扮演國際貨幣、又擔當國內本幣的角色,使美元一直面臨著“特里芬兩難”,即,美元價值就難以穩定;而國際貨幣又要求貨幣幣值穩定。
在金融危機之后,為了刺激國內經濟的發展,美國將在較長時間內奉行零利率政策,與此同時,美聯儲也連續進行了兩輪量化寬松政策,而由此導致的國際金融市場的不穩定也受到了很多國家的詬病。
對此,改進國際金融體系的呼聲一直很高,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金融危機之后就曾提出過超主權貨幣的建議,周小川最近在北大演講時表示,國際儲備貨幣的國內和國際責任往往不同,應該有一個主權儲備貨幣之上的替代品,但他同時表示,超主權貨幣目前還只是一種建議和設想。
美元指數明年上漲3%?
市場表現方面,美元指數在經歷了上周一(12月13日)近1%的跌幅之后,于最近幾個交易日連續出現了上升的走勢,而在本周一,美元指數更是穿過半年線向年線靠近。與此對應,市場的情緒也正在逐漸樂觀。
南華期貨分析師何煒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元明年上漲的可能性比較大。他指出,作出這種判斷主要基于兩個因素,一是美國經濟基本面不斷向好,二是歐元可能出現走空的局面。“從數據上看,美國經濟不斷擴張,基本面持續向好,這會支撐美元走勢,另外,歐元可能的走空也會提振美元。”何煒預計,明年美元會上漲3%左右,美元指數達到83附近。
在摩根大通最近發布的報告《全球市場前景及展望》中,其首席經濟學家BruceKasman指出,新興市場股票、貨幣和美元是距離泡沫界限最遠的資產,之后依次是高收益和新興市場固定收益資產,而黃金和美國國債最接近泡沫的邊緣。
上述報告顯示,今年早些時候,美元幣值出現大幅度下跌,接近貿易加權條件下的中期低點,其后出現了小幅回升。目前空頭倉位已經減少,沒有出現危機泡沫的跡象。
某投行資深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與經濟危機時大量資金流出不同,現在美國正吸引資金的流入,“美國經濟正在好起來,股市也漸漸好轉,資產價格的上升會引起資金的流入,而國際資本追逐的不是利差而是資產價格的上升。”
人民幣升值倒逼產業升級?
每經記者 許婧 發自北京
自中國人民銀行6月21日再次啟動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一直在升值的道路上小步快跑,對于人民幣該怎么跑、跑多快等問題的爭論一直不斷。從國家制定的匯改策略上看,漸進性升值已經成為共識,相關出口型企業將在人民幣此種形式的升值中受到何種程度的影響?
升值策略:漸進升值
針對人民幣的升值策略,學界有一次性升值和漸進升值兩種看法。民生證券某策略分析師告訴記者,從效果來看,兩種政策選擇各有利弊。“相比漸進性升值,一次性升值可以打消熱錢流入的動力,但是一次性升值會使產業在短期內承受較大沖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中心黃益平教授曾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產業的角度上看,漸進性升值是沖擊較小的策略。
從國家制定的匯改策略上看,漸進性升值已經成為共識,中國匯改的三個基本原則就是主動性、可控性和漸進性。人民大學趙錫軍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保持人民幣基本穩定是政府的意愿。
升值影響:產業承壓
對于人民幣升值,民生證券某策略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航空、地產、印刷等板塊將不同程度受益;而出口類個股,比如紡織股可能承壓。他指出,業內曾測算估計,人民幣對美元每升值1%,紡織服裝行業利潤就會下滑4%。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曾指出,單在紡織服裝業中,至少有超過2500萬的就業危機,這還不包括其他規模以下企業,以及紡織服裝行業以外的企業。
不僅有來自學界的擔憂,一線的企業家們感觸更加深刻。江蘇東渡集團董事長徐為民曾表示,中國的紡織行業產品平均利潤在5%左右,還有不少企業只能控制在3%。如果說現在人民幣升值1%,將近20%的紡織企業已經到了利潤平衡點的極點;如果人民幣升值5%,估計將近有一半以上的紡織企業面臨倒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部分紡織企業已經感受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壓力。深紡織在其2010年半年報中指出,人民幣匯率升值和國際紡織市場復蘇緩慢等因素已經使該公司出口紡織品訂單的毛利率呈迅速下滑趨勢。
但是危機也同時意味著轉機,不少業內人士就認為人民幣升值會倒逼像紡織行業這樣的出口型產業完成產業升級。我國在設計、研發等高端領域,與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因此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是勢在必行的。
不過,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謝太峰表示,靠人民幣升值來倒逼產業升級這種意愿是好的,但是這忽略了中國是一個二元結構社會的前提。他表示,目前城鄉存在二元結構、而勞動力也存在二元結構,因此產業升級速度過快的話,會導致一大部分相對較低素質的勞動力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