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常年研究“熱錢”課題的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算了一筆賬:按人民幣對美元的遠期NDF市場價格計算,一年期人民幣的升值預期約為5%,加上國內一年期存款利率,每筆熱錢流入中國一年的套利利潤預期值至少在7%以上。如此可觀的回報率,便不難理解國際套利資本為何特別“垂涎”內地市場。
“我國外匯管制的政策幾乎沒有漏洞可鉆,‘熱錢’若要通過非正常渠道進入國內,成本相當大。”趙慶明分析認為,“因此多數情況下,它們都披著合法的外衣。”德意志銀行發布報告稱,將近一半的“熱錢”通過FDI的途徑進入中國,超過20%的熱錢以虛假貿易的形式,還有借由短期信貸、海外捐贈等暗道進入。
在“包裝”成功后,這些所謂的“貿易”和“投資”往往現出原形涌向股市和樓市。
◎國家外管局等部門,自今年2月以來在13個外匯業務量較大的省(市)開展了打擊“熱錢”專項行動,對重點主體、重點渠道進行查處,嚴懲投機資本。公開信息顯示,已查實190起涉嫌違規案件,涉案金額73.5億美元。面對美聯儲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引發的“熱錢”流入,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 “池子論”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