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國際視野下我國指數產業的發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 01:38  中國證券網

  

國際視野下我國指數產業的發展
國際視野下我國指數產業的發展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一、 國際指數產業概況

  自1896年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問世至上世紀70年代,股票指數一直都僅用作反映市場表現的標尺,編制股票指數并不是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情。但1976年在美國問世的指數基金及1982年誕生的股指期貨改變了這一切。

  1976年,美國先鋒集團推出基于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開放式指數基金,這是全球第一只指數共同基金。由于很多人認為指數基金的投資策略缺乏技術含量,指數基金一直沒有得到投資者的認同。直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指數基金才真正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最新也是最令人激動的指數型基金產品是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到3季度末,全球ETF產品超過了3000只,資產規模超過1.2萬億美元,而且每年還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長。指數基金將股票指數的功能從延續了幾十年的標尺功能擴展到了投資功能,并讓證券指數開始走向了產業化。1982年推出后即大獲成功的股指期貨與1983年推出的指數期權則賦予了股票指數另一項重要功能——交易功能。基金公司開發指數基金等指數化投資產品以及指數交易市場的投資者及其它參與者都需要指數公司提供各種服務,從而使指數從一個簡單的市場標尺發展成了一個全球化的完整產業鏈。

  由于指數行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并且道瓊斯、標準普爾等指數行業的先行者在一開始也沒有將指數產業作為其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因此從一開始指數行業就成了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目前除了道瓊斯、標普、MSCI、富時等知名指數商外,國際證券市場上還出現了其它為數眾多的指數編制機構,一些大的金融投資公司、咨詢公司如花旗、高盛、巴克萊等也都編制發布了一些專業性很強的證券類指數。

  目前國際上的指數公司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國際性指數提供商,主要包括瓊斯、標普、富時和MSCI等四大指數公司,它們都具有比較完善的全球指數體系,具有廣泛的全球影響力,其發布的許多指數都被開發成了指數基金、ETF和指數期貨、期權等衍生產品。第二類是區域性指數提供商,主要包括一些編制指數的交易所以及羅素、恒生等地方性指數商,它們一般具有較完善的反映當地證券市場的指數體系,在當地的指數產業發展中占據一定優勢。雖然其旗下指數的品種與范圍并不多,但卻在當地深入人心,其它指數機構很難撼動其在本地的優勢。第三類則屬于專業細分領域的指數提供商,如Markit、WisdomTree等,它們一般成立較晚,沒有完善的綜合性指數體系,指數數量較少,但其旗下指數往往專注于某一類資產或具有某些鮮明的特色,一般會被開發為指數基金或ETF,但被開發成衍生品的比較少見。

  圖1、指數產業生態鏈

  ■

  二、 四大指數公司長期占據主導地位

  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整合,今天的指數編制格局已與往日大為不同,全球的指數編制資源開始集中到道瓊斯、標準普爾、MSCI、富時集團等四大指數編制機構之手。它們不僅在發布的指數數量上遠遠超過其它機構,在業績基準、投資標的等指數的應用上也是其它指數機構望塵莫及的。從網站資料看,MSCI、富時等編制發布的指數數量都超過了驚人的10萬條,跟蹤復制標普指數的資產規模達到了1.1萬億美元,跟蹤復制MSCI指數的資產規模達到2900億美元,與道瓊斯指數相關的資產有近9萬億美元。

  隨著指數專業化的發展,許多證券交易所都已經將指數業務交由專業的指數機構負責。譬如,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臺灣證券交易所、意大利證券交易所、南非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等都已采取了與國際專業指數機構合作的模式,基本上不再獨立編制開發證券指數。整體來看四大指數公司占據了全球指數業務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這一態勢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還將延續下去。

  四大指數公司的主導地位主要來自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四大指數公司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指數具有先發優勢,率先推出的指數往往更容易得到市場的關注,從而獲得更強更持久的市場影響力,其地位很難被后來者超越。道瓊斯在1894年就開始嘗試股票指數的編制,1896年正式誕生了全球第一個股票指數—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這至今仍是全球最知名的股票指數。標準普爾指數由美國標準普爾公司1923年開始編制發表,最初采用230只股票,1957年擴展為現行的標普500指數,是目前全球跟蹤資產最大、衍生品交易規模最大的指數。MSCI在1969年就發布了全球發達國家指數系列,是第一個提供全球性投資標桿的專業機構。富時集團的指數業務歷史可以追溯至1935年的FT30,由倫敦交易所編制,并在《金融時報》上公布。

  二是股東背景為四大指數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道瓊斯指數隸屬于道瓊斯公司,道瓊斯公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商業財經信息提供商之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華爾街日報》、《亞洲華爾街日報》、CNBC電視頻道等媒體對道瓊斯指數每日每時的報道,以及道瓊斯指數在美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客觀形成的歷史地位,都為道瓊斯公司樹立了權威的指數開發商形象。標準普爾公司是一家有140多年歷史的資訊信息服務提供商,是美國最大的證券研究機構與咨詢評級機構之一,這不僅給標普的指數業務奠定了基礎,還為其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使市場更愿意相信并使用標普編制的指數。富時集團是證券交易所與知名報業集團金融時報的合資企業,倫敦證券交易所在國際金融市場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使富時集團身世顯赫,金融時報在世界傳媒業中建立的影響力平臺則為指數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MSCI是摩根史丹利公司(Morgan Stanley)與瑞士基金管理 (Capital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SA)合作組成的企業,摩根史丹利以優秀的金融咨詢服務和市場執行力享譽全球,在國際資本市場、投資綜合管理和財務管理等領域皆具領導地位,其專業、權威的市場形象自然使其旗下指數自然倍受關注。

  三是強大的創新能力確保了四大指數公司的持續領先。目前全球證券指數體系日益細化,四大指數公司不僅擁有傳統的股票指數,還都率先發布了固定收益指數、商品指數、房地產指數以及對沖基金指數等反映其它類別資產價格變動的指數。在股票指數中,四大指數公司都有風格、行業、主題、策略等適合特定投資者需求的專門化指數體系。在指數方法上,四大指數公司率先采用自由流通量加權,并且不斷創新。可以說,不斷創新是四大指數公司保持領先地位的保障。

  三、 中小指數編制機構逐步崛起

  在指數基金特別是ETF快速發展的推動下,近年來一些中小指數編制機構開始崛起。在中小指數商中,STOXX是發展最為成功、規模最大的一家,STOXX由道瓊斯、德交所和瑞士交易所在1998年合資成立,目前已經發展為歐洲主要的指數商之一,其令人驚嘆的發展速度,已經成為指數行業內具有傳奇色彩的成功典范,其編制的指數授權給全球約400家公司,作為期貨、期權、結構性產品和指數基金、ETF的標的,目前歐洲三個規模最大的ETF和占全部管理資產30%的產品都基于STOXX指數。此外,STOXX還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衍生產品指數提供方。

  中小指數商的快速發展主要得益于ETF快速發展所導致的指數資源稀缺及整個指數產業的細分與差異化競爭。在ETF問世后的10多年中,市場上一些主要指數商的知名指數都被巴克萊、先鋒、道富等開發成了ETF產品或被他們提前占有,指數資源爭奪激烈,而標普、道瓊斯等知名指數商也更愿意將其指數授權給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使用,使得中小型ETF管理人很難獲得較受市場關注的指數。

  為了能夠搭上ETF發展的高速列車,中小型ETF管理人只能另辟蹊徑尋找新的指數。為避免與巴克萊、先鋒、道富等大型ETF管理人直接競爭,中小型ETF管理人在選擇ETF標的時也往往更喜歡一些具有獨特風格或特點的指數。譬如2003年進入ETF領域的PowerShare公司,其旗下有不少ETF都是跟蹤不太知名的中小指數商的指數,而Van Eck公司旗下絕大部分ETF都選擇中小指數商提供的指數作為跟蹤標的。

  一些中小指數商正是抓住了這一有利時機,開發出了許多有特色的符合ETF發展潮流的指數產品。這些指數產品不僅滿足了中小型ETF管理人的指數需求,而且這些指數往往具有一些傳統指數所不具備的新賣點,從而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這又推動了指數產業向細分領域發展,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根據黑石集團(BlackRock)的統計,截止2010年3季度,在ETF跟蹤資產規模最多的前26家指數商中,有10家指數商是2000年前后介入指數業務的。在3季度末,跟蹤非四大指數公司指數的ETF數量達到了1348只,占全部ETF數量的57%,資產規模為5037億,占全部ETF資產規模的43%。在ETF市場中,中小指數商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

  新興的指數商多在某些領域別具特色。譬如Markit公司專注于歐洲的信用類指數,以其指數為標的ETF已經有93只,跟蹤資產規模460億美元;再如WisdomTree公司開發了一系列根據成份公司利潤加權的基本面類指數,以其指數為標的ETF數量有35只,資產規模達到70億美元。

  雖然近年來發展較快,中小指數商大多還只能算在夾縫中頑強生存,與四大指數公司相比明顯缺乏競爭力,無論是指數數量、研發能力、市場拓展能力還是市場的服務能力,都難以相提并論。

  表1、最新全球ETF跟蹤標的的分布情況(截止2010年3季度末)

  ■資料來源:Global ETF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Team, BlackRock, Bloomberg.

  四、 競合是未來國際指數產業發展主基調

  雖然競爭是主旋律,但合作卻一直存在,這也是指數產業發展的主基調。特別是出現新的指數領域時,各指數商都會紛紛以合作的方式跑馬圈地,爭取獲得先發優勢。指數商在指數編制開發方面的合作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模式。

  一是與證券交易所合作。交易所在數據資源方面具有先天優勢,而且在局部市場的影響力也是其他機構所不能比擬的。通過與交易所合作,將指數商的專業經驗與交易所的數據優勢相結合,指數商不僅能夠順利進入新的市場,而且能夠借助交易所的影響力使指數在短時間內被當地的投資者認可接受,有助于指數的產品化。四大指數商與許多交易所都有密切合作。1998年道瓊斯與德交所、瑞士交易所合資組建的STOXX指數公司就是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二是與其他指數公司合作。指數公司間的合作相對比較少,目前的資料顯示知名指數公司間的合作基本上局限于合作開發行業分類標準。如標準普爾與MSCI在1999年合作開發了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ICS,作為對抗,道瓊斯與富時集團則在2005年合作推出了全球行業分類標準ICB。這兩大行業分類標準被全球的投資經理們廣泛采用。知名指數商與其他中小指數公司的合作內容一般是合作開發新指數,目的是為了拓展新的市場領域或豐富其指數體系,增加市場占有率或繞過進入新市場的障礙。譬如,道瓊斯與Wilshire的合作就是如此。道瓊斯的指數大都是藍籌指數,包含的樣本量相對比較少,代表性較弱,而Wilshire寬基指數被認為衡量美國證券市場最全面的指數,2004年道瓊斯通過與Wilshire合作順利獲得了有影響力的寬基指數。

  三是與研究機構合作。研究機構一般在某領域具有突出的專業特長、市場知名度與權威性,將研究機構的專業性與指數商的指數編制經驗相結合,合作開發新指數,能夠顯著增強指數商的創新能力與市場影響力。目前指數商與研究機構合作開發的指數多為非股票型指數或非傳統型的創新指數。

  四是購并其他機構的指數。指數商通過購并獲得的指數一般都是比較有特色或指數商本身短時間內難以開發的指數,通過購并,可以使指數商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進入新的領域,豐富指數體系,擴大業務范圍。最典型的購并案例是標準普爾收購高盛的商品指數GSCI,使自己在短時間內獲得了GSCI這一全球最為知名最受歡迎的商品指數。

  五、 我國指數產業的發展

  滬深證券交易所是我國最早的指數編制機構,1991年7月發布的上證綜合指數與1995年1月發布的深證成指已經成為投資者衡量滬深兩市股價變動時采納主要標尺指數。1999年后,我國證券市場不斷發展深化,機構投資者不斷壯大,指數基金開始萌芽,股指期貨呼聲四期起,包括滬深交易所、券商研究機構等市場多個方面都積極投入力量開展指數及指數衍生產品的研究開發。

  2002年上交所發布了第一只投資性指數—上證180指數,隨后華安180指數基金和天同180指數基金相繼發行成立,開啟了我國指數化投資的先河。2004年初上交所發布上證50指數,隨后推出我國第一只ETF產品—華夏上證50ETF,使最近20年 全球最成功的金融創新產品登上了我國市場的舞臺。2005年上交所與深交所組建了中證指數公司,由此使我國指數發展走向了專業化、規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道路。我國指數產業開始起步并快速發展起來,指數體系迅速形成,指數基金與ETF數量不斷增加,指數化投資資產規模快速擴大,市場認知度不斷提升。2010年4月以滬深300為交易標的指數期貨成功問世,不僅標志著我國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誕生,也使證券指數進一步擁有了交易功能,指數產業鏈趨于完善。

  從指數看,中證指數已經具備了較完備的指數體系,覆蓋了股票、債券、基金等多種資產類型,形成了規模、行業、風格、主題、策略等豐富的指數系列,指數的市場范圍從內地A股市場到延伸到香港、臺灣乃至全球市場。除一些傳統指數外,諸如公司治理、社會責任、央企、民企、創業成長等獨具市場特色的創新指數也不斷發展起來。目前中證指數公司開發管理的指數已經超過300條。

  從指數應用看,包括指數基金和ETF在內,目前我國市場的指數化基金產品有67只,資產規模3192億元,約占全部共同基金資產規模的13.4 %,已經接近或超過歐美市場的指數化投資比例。其中,我國市場有ETF 15只,資產規模777億元,占全部指數化產品規模的24.3%。隨著我國市場的對外開放,海外投資者積極開發A股指數產品,目前已有27只跟蹤中證指數公司管理指數(含中證指數和上證指數)的ETF產品分別在香港、臺灣、新加坡、日本、瑞士、美國等市場上市。根據黑石集團統計,至3季度末,在全球指數商中,跟蹤中證指數的ETF數量排名第15名,資產規模排名第20。

  滬深300指數期貨今年4月推出后,月均單邊交易量500多萬張,月均成交額4萬多億元,業已跨入全球主要指數衍生品行列,并成為全球最有特色的證券指數衍生品之一。

  由此可見,近10年來,我國市場的指數、指數化投資產品、指數衍生產品相互推動發展,使指數產業化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的創新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表2、內地指數基金標的指數分布(截至2010年3季度末,不含聯接基金)

  ■

  數據來源: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盡管發展較快、成績喜人,但與國際指數產業相比,我國的指數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產品數量少、規模較小、產業鏈短的問題仍比較突出。為推動我國指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迎接國際競爭與挑戰,我國指數產業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快發展的步伐。

  一是大力發展各類指數產品。截止3季度末,我國股票市場總市值突破23萬億元,居全球第三位。但我國市場的指數基金、ETF指數化投資產品發展相對緩慢,數量和規模都不能匹配對應的市場規模,指數衍生品數量單一,僅有滬深300期貨一棵獨苗,指數期權、權證等國際市場成熟品種仍未推出。因此,從國際大趨勢來看,我國市場的指數產品在數量、品種與規模等方面的發展空間都很巨大。從國際上看,大多數金融產品創新都圍繞指數展開的,我國的金融產品創新也應圍繞指數做文章。把握好目前金融創新的節奏,加快跨市場ETF等股指期貨配套產品及指數期權等創新產品的研發與推出步伐,不僅能夠滿足市場多元化的投資需求,也有助于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二是提升指數創新能力。與所有行業一樣,創新也是指數行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保證。近幾年來,指數行業的創新雖然比不上科技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但各種創新也層出不窮,新型指數不斷問世。我國的指數編制機構需要緊跟國際創新動向,學習國外經驗,加強與指數用戶、市場研究機構的合作,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努力研究新的指數方法,拓寬指數覆蓋的資產類型,開發出有特色符合市場需求的新指數,不僅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指數市場中保持競爭優勢,也能為我國的指數編制機構、指數產品管理機構向海外發展的長遠目標打下扎實基礎。

  三是以差異化指數為突破口,加強海外市場的研究能力。四大指數公司在國際證券市場都具有十分完善的指數體系,擁有十分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內地指數機構欲揚帆出海,選擇與這些指數編制機構直接面對面競爭并不明智,而編制一些差異化的指數,選擇錯位競爭,在細分市場上做文章則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今年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創新之年,融資融券與股指期貨順利推出,市場交易機制逐步完善,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金融衍生產品的推出為更多的金融產品創新提供了基礎工具與條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大力發展指數產業,為市場提供更多高透明度的標準化產品,不僅僅是多了投資選擇,更能為我國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做出貢獻。

  指數商

  ETF數量

  規模(億美元)

  占比

  前3季度增長

  ETF數量

  規模(億美元)

  占比

  MSCI

  359

  2926

  24.80%

  94

  488

  16.68%

  標普

  290

  2609

  22.10%

  57

  117

  4.48%

  巴克萊

  82

  1131

  9.60%

  12

  257

  22.72%

  羅素

  67

  685

  5.80%

  6

  25

  3.65%

  富時

  168

  509

  4.30%

  42

  81

  15.91%

  STOXX

  218

  472

  4.00%

  14

  -37

  -7.84%

  Markit

  93

  460

  3.90%

  23

  78

  16.96%

  道瓊斯

  151

  424

  3.60%

  15

  15

  3.54%

  納斯達克

  63

  307

  2.60%

  20

  42

  13.68%

  德交所

  40

  262

  2.20%

  10

  28

  10.69%

  東證所

  53

  176

  1.50%

  0

  51

  28.98%

  恒生

  12

  139

  1.20%

  3

  21

  15.11%

  日經

  9

  121

  1.00%

  1

  -4

  -3.31%

  EuroMTS

  29

  109

  0.90%

  7

  -1

  -0.92%

  紐交所

  18

  83

  0.70%

  8

  22

  26.51%

  瑞士交易所

  17

  82

  0.70%

  4

  9

  10.98%

  WisdomTree

  35

  71

  0.60%

  -10

  13

  18.31%

  CAC

  15

  68

  0.60%

  -3

  -7

  -10.29%

  Indxis

  6

  44

  0.40%

  -1

  17

  38.64%

  中證指數

  27

  30

  0.30%

  16

  6

  20.00%

  紐銀梅隆

  11

  25

  0.20%

  0

  2

  8.00%

  Intellidex

  38

  24

  0.20%

  -4

  -2

  -8.33%

  晨星

  10

  17

  0.10%

  0

  0

  0.00%

  S-Network

  15

  12

  0.10%

  2

  0

  0.00%

  Zacks

  12

  7

  0.10%

  -2

  1

  14.29%

  價值線

  3

  2

  0.00%

  -2

  -1

  -50.00%

  其它

  538

  1017

  8.60%

  122

  232

  22.81%

  合計

  2379

  11812

  1.001

  434

  1453

  12.30%

  指數商

  個數

  個數占比

  資產規模(億元)

  資產占比

  中證

  39

  58.2%

  1579

  49.5%

  上證

  16

  23.9%

  891

  27.9%

  深證

  7

  10.4%

  488

  15.3%

  其它

  5

  7.5%

  233

  7.3%

  合計

  67

  100%

  3192

  100%

  

轉發此文至微博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