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接近90美元
月底調價預期再起
⊙記者 陳其玨 ○編輯 王曉華
近期國內大面積爆發“柴油荒”,其中一個重要背景就是國際油價上周“不合時宜”地連續大漲。在此推波助瀾下,剛剛經歷過一輪調價的國內成品油市場再度掀動新一輪的調價預期。業內人士昨天向本報提供的測算顯示,新一輪調價“窗口”最快將在本月25日打開,但屆時調價與否還要看有關部門決策。
月底調價可能性大
“從上次調價日開始算起,本月25日將正好滿22個工作日,只要到那時中國參考的三地原油移動平均價變化率超過4%,則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再度開啟。而依照目前的國際油價走勢,到本月25日時很可能將滿足4%的調價條件。”東方油氣網首席經濟學家鐘健昨天對本報記者說。
記者隨后從卓創資訊拿到的數據顯示,到昨天為止,三地原油移動均價變化率已達到2.49%,連續三天保持在2%以上。
但鐘健指出,出于維護穩定和控制物價的考慮,國家發改委未必會在調價“窗口”打開時立刻執行。
盡管如此,由于國際油價上漲趨勢已明確,在國內外油價聯動的前提下,國內成品油市場已經在持續承受較大的調價壓力,而這一預期成為柴油市場持續緊張的一大誘因。
“我個人認為,這次如果條件滿足的話,發改委還是會調價的。一方面,由于已近年底,成品油調價對今年CPI的影響已不太大;另一方面,由于國際油價還在上漲,如果此時不調,今后一旦油價漲到90、100美元以上就更難把握調價節奏。”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的林伯強教授說。
此前,國家發改委在就10月26日調價答記者問時曾表示,成品油價格提高,雖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漲價預期,但對價格總水平的實際影響很小。
林伯強預計,只有當國際油價漲到100美元以上,國內才可能對調價比較謹慎。“對國內而言,目前的100美元和過去的100美元已有了本質區別——由于燃油稅的關系,國內對百元油價的負擔顯著增加。”
油價或5年后抵110美元
而國際油價再次破百顯然只是時間問題。
就在北京時間周二晚間,國際能源署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能源展望》(下稱《展望》)預測,國際油價將從目前的每桶87美元升至2015年的110美元左右。
《展望》同時稱,到2035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從2009年每日8400萬桶的水平增長18%,達到每日9900萬桶。屆時,石油供應——包括不算作原油的各種油的產量將“接近”見頂,而油價則將上漲一倍多,達到每桶204美元。
“但在2035年之前,石油產出不會觸及頂部,盡管已經接近觸頂。”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學家、《展望》主編Fatih Birol稱,如果各國政府不采取措施抑制原油消費量,估計油價還將繼續走高,“現實已非常明了:如果消費國不改變石油的消費方式,特別是在運輸部門,油價還將走高。”
就在本周二,國際原油價格觸及每桶87.63美元,為自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點。而今年以來的多數時間,國際油價都在每桶70-80美元區間內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能源署仍將中國需求視為推動油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但該機構同時稱,到2035年,中國新增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發電能力將超過任何其他國家。這一大規模的發展將有助于降低可再生和低碳能源行業的成本。
除了國際油價外,影響國內成品油調價幅度的因素還包括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根據此前國家發改委的解釋,人民幣匯率是成品油定價公式中的重要參數之一。目前,在計算成品油價格時采用的匯率是國際市場原油采價期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基準匯率的平均值。不考慮其他因素,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有利于降低原油進口成本,具體到價格水平調整,則意味著提價時漲幅變小、降價時降幅擴大。
至11月9日收盤,人民幣兌美元收升0.51%,創2005年匯改以來單日最大漲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