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李春蓮
由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11月2日至3日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拉開序幕。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政府投資機構和跨國公司代表以及數千名客商參加了此次洽談會,希望了解目前中國對外投資的現狀,政策以及各方面信息。
“中國作為傳統的主要外資接收國,如今正在成為新興的對外投資主體。”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和戰略規劃主任泰斯法楚在會上指出。
海外并購仍處于初級階段
目前,全球大型礦業公司控制了大部分油氣、銅、鐵礦石等戰略性資源。由于中國需求進口的拉動,礦產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大型礦業公司看到中國的這種需求加快了全球資源整合,而中國公司也在加快海外開發步伐,在資源領域中掀起并購浪潮。
在11月3日上午舉辦的“全球配置:資源投資的戰略選擇”論壇上,中國鋁業公司總經理熊維平指出,中國未能獲得與全球資源重要參與者和制造者相匹配的資源擁有和開發地位。比如世界前五大生產商控制了鋁土礦54%的資源量,高于歐佩克組織對石油供應的控制力度,但五家企業中沒有一家是中國企業。因此,中國企業必須以商業化手段在全球配置礦產資源。
據介紹,去年全球礦業并購交易四千多起,交易額六百多億美元,而今年則達到1270億美元。今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達431億美元,礦業和金屬業并購交易為161億美元,占全球的27%。
“中國企業已經具備海外開發的條件。”熊維平說,但目前中國海外并購仍處于初級階段,呈現以資源為重點,以央企為主,中型交易為主的特點。
但同時,他也指出,盡管中國企業正加速進行海外投資,中國礦業公司海外并購開發面臨挑戰,因為中國企業難以獲得優勢資源的機會。國際大公司先入為主基本壟斷了優勢資源,而中國企業進入的大多屬于規模小、投入大、開采難度大的項目。在收購后中國企業也必須面對后續經營整合難度的挑戰。
“由于談判能力欠缺,受中介機構影響以及市場和監管機構的影響等原因,中國企業在收購時不得不支付較高的收購溢價。”熊維平說,因此,現在中國企業必須到欠發達和資源能源豐富的國家去開發礦產資源。
此外,熊維平還就中國鋁業公司的發展情況提出,公司由單一鋁業公司向多金屬國際化礦業公司的戰略轉型需要三年時間,目前推進順利。中鋁海外開發將遵循三個原則:一是優勢互補,與境外礦業企業可以優勢互補;二是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尊重文化習俗;三是規范運作,按照國際慣例商業化運作,做到信息公開透明化。
“鋁行業要走低能耗的發展道路,逐漸將高耗能和初級產品的生產轉向海外,集中力量于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美鋁亞太區總裁兼美鋁中國總裁陳錦亞這樣表示。
海外并購已成對外投資主要方式
“中國作為傳統的主要外資接收國,如今正在成為新興的對外投資主體。”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和戰略規劃主任泰斯法楚在2日的論壇上表示,金融危機以來,全球投資都經歷了嚴峻的考驗,而中國無論是作為資本吸收方還是作為資本輸出方,都一枝獨秀,尤其是中國的對外投資在最近十年來正在以年均約80%增長的速度在飛速增長。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稱,今年1-9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又對全球118個國家和地區的2246個境外企業進行了投資,累計實現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363億美元,同比又增長了10.4%。截至目前,我國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2457 .5億美元,居全球第15位和發展中經濟體第3位。
中國資本輸出結構優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海外并購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對外經貿大學中國FD I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在論壇上說,近年來中國海外品牌并購不斷增多。2008年收購與兼并金額302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54%;2009年通過收購、兼并實現的直接投資175億美元,占當年流量的31%。這說明并購超過新建已經成為中國對外投資的主要方式。
“即使按照年均30%的增速保守測算,到2015年,中國每年的對外投資就將達到3507億美元,將成為世界第一大對外投資國。”盧進勇說。
但是,中國中信集團常務董事副總經理張極井也指出,目前關于中國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策略有兩種聲音。一種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時代已經到來,現在正是中國企業抄底海外資產縮水企業的大好時機。另一方面的觀點是近年來中國企業收購國外公司陷入困境,并購失敗的案例時有發生。中國企業要想在對外直接投資中取得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