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猛人”闞治東:
重回創投業不為證明自己,只為圓“本土創業”夢
編者按:1990年12月19日,上海外灘北側黃浦路15號浦江飯店孔雀廳一聲鳴鑼,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經過20年發展,中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已從1990年的8家增加至如今的1975家。20年前,一批人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立走南闖北,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揭開中國資本市場大幕,他們的故事是中國證券市場20年最有力的注腳。本周起,理財一周報將陸續推出資本市場二十周年人物系列,通過他們的故事,了解這20年來中國的股海往事。
理財一周報記者/林奇
從靜安營業部開始,中國資本市場20年的路途中,幾乎每一步都刻有大佬闞治東的足跡。被稱為“中國證券教父”的闞治東兩落三起的人生,正如中國股市20年的縮影。
10月28日,理財一周報記者早早地趕到闞治東的上海辦公室。由于從河北返滬的飛機晚點加之路上堵車,闞治東遲到了10分鐘。一見面,闞治東略顯不好意思,不停地解釋遲到的原因。時隔一年再次見到闞治東,風塵仆仆中略顯蒼老,然英氣猶存。
創下無數第一
中學畢業后,闞治東背著家人報名去了北大荒上山下鄉,在那高寒地帶、浩渺荒原之中的一個屯子里,他整整生活了九年。“這段人生經歷不能忘懷,雖然那段日子相比現在艱苦許多,但無疑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闞治東在微博(http://t.sina.com.cn)里寫道。
回城后闞治東去了日本研修,專攻證券——這一段經歷被他戲稱為“洋插隊”。
1985年1月14日,上海延中實業發行股票10萬股,面值50元,籌資500萬元。由于擔心股票發不出去,闞治東讓企業拿出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作為獎品,凡認購一股股票贈送一張抽簽號碼,發行結束后搖號。在當年住房異常困難的上海,吸引力極大,大家連夜排長隊,不僅僅為了股票,更是為了房子。
1989年底,中央決定開發上海浦東新區,并決定設立上海證券交易所。一部分精明的人看到機會,悄悄涉足股市。“來我們證券業務部買股票的人明顯多了起來。”闞治東回憶道。
進入1990年下半年,委托證券業務部買進股票者漸漸增多,股價急劇上升。“在我們證券業務部營業廳內出現不少廣東口音的客戶,他們脖子上掛著金鏈子,手指上套著大金戒指,個個財大氣粗的樣子,在我們業務部不斷買進股票。”闞治東在其自傳中回憶道。1990年底,豫園商城股價突破百元。
從第一家證券營業廳做起,闞治東為中國證券發展史上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第一個股票指數、主承銷第一只A股、發行第一只金融債券……
卷入滬深之爭
1997年,是闞治東永遠銘記的年份。一場突然的變故,讓他離開如日中天的申銀證券。1996年由上海和深圳展開一場激烈的金融中心城市地位之爭引發了中國證券市場的劇烈震蕩,兩地一批證券公司和銀行被迫卷入其中。一批金融機構及其主要負責人受到查處,闞治東就是其中一員。
本以為會永遠離開證券業的闞治東,不料2002年,他又再度歸來,組織上派他去南方證券擔任總裁。
此次赴任,闞治東被媒體稱為“救火隊長”,但“救火隊長”仍然沒能撲滅南方證券燃起的熊熊之火。在南方證券被行政接管前的幾個月,闞治東辭去了南方證券總裁的職務。
2002年6月到2003年12月之間在南方證券短短一年半的經歷,是闞治東職業生涯中最大的夢魘,甚至在后來給他帶來了21天的牢獄之災。
他沉重地表示:“南方證券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是我去之前就形成的,他們讓我去處理問題去的,也可以說我的能力比較弱,這些問題難以處理。看過我書的人知道,當時我做了很大的努力來解決南方證券的問題,我在那里不作為,實際上我想作為但是很難。”
“我到現在也沒搞清楚,不明白我是怎么被涉及進去的?按道理,怎么都輪不到我。到今天,很多內幕真相也是我自己的猜測。”
“……哈飛股票跟我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我到南方證券沒有組織人買過一個股票——所有指令都是拋,要求在不造成股價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慢慢減倉。我這輩子從來沒有炒過股,很多都是人云亦云,瞎扯出來的。”
掌管創投帝國
當一眾證券業創始人相繼出局、隱退,闞治東卻以創投業為突破口,奇跡般地重新回到資本市場舞臺。
2007年12月,闞治東有了新身份:東方匯富創業投資管理公司總裁。
重回創投行業,昔日的證券猛人闞治東心里終于釋然了。這當然與他當年參與籌備深創投的經歷有關,但更多的卻是這個行業本身的魅力。他再也不用擔心涉嫌操縱股價,用他自己的話說,雖然很辛苦,但生活變得踏實了。
如今的闞治東掌管著一個龐大的創投王國,其麾下“東方系創投”以東方匯富創業投資管理公司為核心進行布局,尉文淵任董事長,闞治東任總裁,目前已有近10家公司,散布在深圳、上海、安徽、河北等地,投資業務全面鋪開,管理資金規模達數十億元。
闞治東在“東方系”創投王國中已布下了東方現代、東方匯富、奧銳萬嘉、河北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安徽徽商創業投資基金、深圳東方資本創業投資公司、上海東創萬富投資公司、合肥高新創業投資公司等棋子。闞治東正漸漸地將“東方系”創投王國之路鋪得越來越遠。
被外界提及最多的投資,是闞治東等一同力排眾議投資的一家風力發電商——華銳風電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闞治東決定投資華銳風電時,中國風電規模總共為70萬千瓦。
“當時連公司都還沒成立,名字也是大家共同商量的,叫做‘華銳風電’;注冊地也是我們共同商量的。”闞治東不無得意地說,“五年不到,華銳風電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風電整機制造商。”如今華銳風電謀劃在A股上市。
現在的闞治東很忙碌,幾乎每周都出差,奔波于全國各個城市,設基金、看項目、作演講。如此打拼,他說并不是為了生計,也不是為了重新證明自己,而是為了在最困難時幫過自己的朋友,一同圓“本土創業”的夢想。
交易所必須搞競爭
理財一周報:最近看到一條新消息,5000萬股以下股本的公司在深圳首發,8000萬股以上股本的公司在上海首發,5000萬-8000萬股之間可以選,這是什么目的,是為了明確上海、深圳定位?
闞治東:資本市場本來就是競爭的市場,在國外也沒有這樣分的,你是創業板、中小板,我是主板、國際板。本身就兩個交易所,不算多,但兩個交易所應該形成競爭。兩個交易所沒有競爭,提高就很難,我們反壟斷的目的就是提高服務水平。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國內交易所仍缺少競爭機制。兩個交易所幾乎就是,我們排排隊,今年你可以開個創業板,明年我可以開個國際板。5000萬-8000萬股本的公司可以隨意選擇交易所,起碼引入了競爭機制,可以去競爭了。因為對于交易所來說,人家是否愿意到你這上市,就看你的服務。
理財一周報:滬深交易所競爭格局,當年在國外是否存在?
闞治東:國外的交易所都不是官辦的。整個大趨勢是走公司制。
理財一周報:政府是否會插手?
闞治東:很少。交易所本身就是上市公司,就要市場化運作,必然會跟同類企業形成競爭,我相信紐交所、納斯達克的競爭肯定很激烈。新加坡跟中國香港、日本的東京和大阪肯定也有競爭。怎么不競爭呢?所以國內上海、深圳交易所自然應該引入競爭機制,改善自己的服務。
理財一周報:假如現在按照歐美、日本去改,我們的國情是否允許?
闞治東:哪個國情?
理財一周報:比如完全競爭,而我們是官辦的。
闞治東:理論上沒有官辦的,這就是我們的干部機制。交易所成立時,我們當時叫非營利的會員制。從成立到今天都沒改變過這個性質。并不是我們人為地把它變成一個官辦的而已。
我們今天要說的問題是上交所、深交所畢竟是市場化的。
理財一周報:但現在并未完全市場化,能否照學歐美?
闞治東:本身我們資本市場就是學人家的,為什么我們的交易所不能學人家呢?這是對資本市場有利的,未來我們不只是滬深競爭,方向應該瞄準東京交易所。為什么這么多的國際投資者到那去?我們要研究這個問題。
國際化是大趨勢
理財一周報:我國證券市場創辦之初經歷了哪些重要的節點?
闞治東:資本市場剛創辦的時候從試點到擴大試點再到面向全國。1990年以前就開始搞試點,但是只局限在深圳、上海兩個城市街道企業,大集體、小集體企業,當時考慮萬一試點失敗了影響不大好,就用街道企業試驗。所以早年發行的股票多數是這類企業,這就是所謂的老八股。到交易所成立時,實際試點還沒有擴大,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上海交易所就是上海的交易所,不能吸納異地的會員,只有上海的企業可以做會員上市。深圳、上海兩地就是局限在本地公司。
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試點開始擴大,但還是局限在上海、深圳當地,但面就大了,上海就上了一大批企業股票發行。
1992年,證監會成立,此后擴大股票試點,首先選擇了一批國有企業到香港發行H股,同時在國內發行A股,這就是股份制試點面向全國了。
理財一周報:在A股20年的發展過程中,有哪些讓您記憶深刻的大事件?比如“327國債事件”?
闞治東:這類事件,我們說資本市場起起伏伏,最后在過程中發展,也穿插了許多事件。“327國債事件”只不過是對金融期貨的進程造成重大影響,國債期貨試驗就失敗了,以至于我們金融期貨推遲了10多年才推出來。
理財一周報:我看您之前說過非常喜歡國際化的競爭,但我們的資金來源不是國際化的而是受管制的,那怎么辦?
闞治東:任何一個交易所的國際化進程都有個漸進的過程。我們目前還不能大踏步地往前走。東京一開始也不是國際化的交易所。韓國交易所的國際化也是前兩年才開始的。影響我們國際化的主要問題是人民幣不是自由兌換的貨幣,是不能自由進出的貨幣。哪一天人民幣真的變成國際主要貨幣,可以自由流通自由兌換的貨幣,我們的國際化問題可能就會大大加快。
理財一周報:現在對外幣的管制也非常嚴,如果放開是否會受到熱錢的沖擊,目前監管有沒有好辦法?
闞治東:我們的外幣是管制的,外管局就是干這個事的。上海要建國際金融中心,各種管制都要和國際接軌。不然你還怎么可能搞國際化?
創業板突擊入股要具體分析
理財一周報:今年深圳的融資總額會超過上海?是否感覺有點類似當年的滬深之爭?
闞治東:因為今年在主板發行的股票不多,而在深圳中小板、創業板發行的股票多。
理財一周報:不過創業板也曝出不少問題,比如突擊入股。
闞治東:新市場建立總歸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突擊入股?要搞清楚什么時間算突擊入股?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的帶有合理性,有的可能有腐敗現象。
理財一周報:如果一個機構在公司上市前幾個月甚至一兩個月入股,這應該是典型的突擊入股吧?
闞治東:那也不完全是這樣的。要看進去的是誰,進去的如果是七大姑八大姨可以說是突擊入股。還要看改制時間,有些機構在招股書發出之前的一兩個月進去,我也不知道是怎么進去的。一般要求改制后基本股東不允許更改。這個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我也看到媒體說今年上市的300多家企業里半數有創投機構潛伏。潛伏本來就不是陽光的。開創業板,創投介入本身就是陽光的,就是為了給創投提供退出渠道。要把創業板和創投之間的關系搞清楚。所有的公司里都有創投機構更為正常。
理財一周報:解禁以后何時選擇退出要看怎樣的估值與價位?
闞治東:退出也是很正常的,創投本身就是階段性的投資。不是做個實際控制人跟你過一輩子,這要看每家創投自己。
理財一周報:現在媒體報道有一些紅色資本或官員參股的創投,那么這種突擊入股呢?
闞治東:首先要搞清楚是不是創投機構。有時候突擊入股我感覺很難,材料都報上去了,股東還能變更?材料報上去都要很長時間,所以我就感覺是不是存在這個問題,說話是否說的很實在。你要看具體是幾個月前進去的,一般改制后股東就不能變更了。到證監會報送材料后股東也不能變更了,證監會還要你做個承諾,互相之間不能轉讓、不能變更。
我也看到網絡上報的案例,比如證券公司直投的項目還能否做保薦人,這是否影響公正性,這也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做項目不能聽風就是雨
理財一周報:最近聽創投機構說很難找到好項目,即使找到好的項目價格也都很高?
闞治東:創投機構間的競爭把投資成本抬高了。高成本的投資本身就是個風險。今天如果不注意這個問題,創投業未來也不會健康發展。競爭要有度,競爭不能搞成自相殘殺。在國外用同業公會的方式,但中國的同業公會行業協會都是收了錢不干事。在政策主導上、業內細調上等規范都要做得足夠。
理財一周報:您現在選項目是否也面臨這樣的難題?
闞治東:在這樣的情況下,個人還有個人的辦法來做項目。我們不是像別人聽到哪里有好項目就飛過去搶一把。我們現在是比較深入地和企業接觸,很多企業跟我們打交道都是幾年。我跟了兩三年的公司才可能會投資,因為到底怎么做我心里明白。
理財一周報:項目對接會能找到好項目么?
闞治東:這種就是造造勢。誰能在這種地方找到好項目,想想看現在哪有好項目自己送上門的?
理財一周報:現在要怎么做才能找到好項目呢?
闞治東:就是扎實。比如安徽高新區里2000多家企業我們都很清楚,我們對河北的企業也很清楚,現在我們對寧夏的情況也比較清楚。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去做項目可能會有些優勢。
理財一周報:不會聽風就是雨?
闞治東:那肯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