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婧妤 ○編輯 衡道慶
從科技與資本隔岸相望,到兩者融合發揮“乘數效應”;從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到借力資本市場走上做精做強之路,社會資金成規模涌入創業領域……創業板開啟一年來,正朝著預期方向砥礪前行,作為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兩極,科技與資本也將日益牢固地牽起手來。
盡管發展與問題并存、理解與詬病伴生,站在創業板一周年的門檻上,曾在創業板“十年磨劍”過程中付出過心血、汗水與不懈努力的資本市場人應當感到欣慰;寄望借力資本市場迎來企業跨越式發展的科技創新型中小企業、懷揣創業夢想的科技型人才,也應當感到欣慰。
創業板正朝預期方向發展,意味著它正成長為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重要平臺。
截至10月22日,證監會共受理381家企業的發行申請,核準141家,130家已成功上市,共籌資947.62億元;這些企業廣泛分布于24個省區市,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0家,占92%;所處行業絕大部分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文化教育、傳媒等領域。
與此同時,全國創投資金規模已發展至數千億元,僅深圳地區就有近400家創投機構和近2000億元創投資本;1569萬戶投資者已開立創業板賬戶,其中24%參與了創業板二級市場交易。
數據背后,是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鏈條的完善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加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豐富和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孵化與培育,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示范效應的發揮和創新、創業氛圍的興起,也是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民間資本的活躍與發展。
創業板市場推出后,市場各參與方有了合作發展、各取所需的場所,從科技到資本的諸多環節終于得以融會貫通。短短一年中,創業板市場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助推劑作用逐步顯現,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平臺作用日益發揮。
創業板正朝預期方向發展,意味著對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問題的合理估計。
資本市場的創新之路從不是坦途。一年來,創業板市場出現了部分企業創新能力不強、創新特點不突出,與創業板定位產生偏差的現象;部分公司業績分化甚至經營出現大幅波動;創業板“三高”、高管辭職等問題更是成為市場的焦點話題,甚至詬病對象。
回避問題并不理智,客觀地認識問題、尋找其成因及解決方法才是科學和負責任的態度。
首先,應當理性認識創業板推出的深層次意義與其所面臨的階段性問題之間的關系。歷史告訴人們,凡創新必有風險,所有苛求創新之路一帆風順者都會失望。創業板誕生于國家經濟面臨重要轉型的時期,背負著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歷史重任;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仍處于“新興加轉軌”階段,存在許多固有問題。創業板上市公司創新性與創新失敗的風險共存、成長性與業績波動較大的風險共存,創業板市場也必然在發展過程中遭遇許多階段性問題。是盯住問題不放,還是理性地看待問題、以呵護的態度解決問題,對于真正為市場發展長遠考慮的人來說,應當很好選擇。
其次,作為溝通從科技到資本所有環節的重要平臺,創業板市場的穩健發展需要市場參與主體共同推動,任何一方都不應逃避責任。作為市場設計者、搭建者的監管層,應當著力完善各項體制機制,使市場良性運轉的各個環節得以建立、疏通,完善信披制度、嚴查違法違規;創業板企業應在兼顧企業資本金規模需求的基礎上,多從投資者需求角度考慮,對得起一、二級市場投資者對企業發展的信任,規范運作、努力經營,給予股東良好的投資回報;中介機構作為資本市場各主體之間建立聯系的紐帶,應當勤勉盡責地履職,一來推薦符合創業板取向的優質企業上市;二來幫助企業提高公司規范運營水平、科學有效地使用所募集的資金;而投資者既是資金的給予方,也應在創業板市場,分享自主創新性產業發展中的成果,資本市場始終是一個需要“買者自負”的市場,沒有良好的買方約束,就沒有均衡的博弈和理性的共贏。
再者,自主創新型國家的建立、創業氛圍形成的過程,也是整個社會對財富的認知方式逐步變化的過程。不可否認,納斯達克市場的建立引爆了本土年輕人的創業風潮,也將美國式的“個人奮斗”和“個人價值實現”的觀念推向了全世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至今,所謂“一夜暴富”已很難實現,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平均創業期是12年,可見即使通過上市而贏得“億萬身家”的公司高管們,實際上也都經過了艱苦和長時間的付出。而一個拒絕公司高管變現股份以獲取“創業果實”的市場,還是不是一個“市場化”的、“理性”的、有吸引力、有活力的市場?這個問題值得深思。
創業板正朝預期方向發展,還意味著創業板解決階段性問題、實現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路徑仍在我們的視野之內。
創業板的發展之路,將是一條不斷改革創新之路。首屆創業板專家咨詢委員會已于日前成立,未來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完善創業板市場定位,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成長型創新企業發行上市。
在制度建設方面,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已由深交所制定完成并上報證監會;科學合理、便捷、高效的創業板再融資制度正在研究制定當中;監管部門還將探索適合創業板上市公司特點的股權激勵制度;并完善信息披露方式、進一步降低創業板公司的信披成本;同時,進一步規范保薦機構的履職行為,加強對保薦代表人的管理,防止其違規持股。
自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鳴鑼上市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開始,創業板市場已走過了一年的風雨之路,盡管路途坎坷甚至質疑重重,但不可否認,一年時間已讓科技與資本之手越來越牢固地牽在了一起。
目前對創業板市場的質疑之聲依然不時響起,但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市場各方對其關注程度之深,對其寄予的希望之切。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任何新生事物的發展、成熟都無法一蹴而就,創業板市場亦然。正如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所說:“中國創業板市場一定也必須有大的發展,一定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對經濟結構調整產生重大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