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日前,證監會發布《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拉開新股發行第二階段改革的序幕。不過,從第二階段新股發行改革的四點內容來看,新股發行第一階段暴露出來的“三高”問題仍難得有效解決,有避實就虛之嫌。
10月12日,正值《關于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之際,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去年新股發行體制改革以來,出現的新股定價市盈率偏高、超募、詢價對象報價整體偏高和新股破發四個市場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釋疑。這讓投資者看到了管理層對待“三高”發行問題的態度。
從“四點釋疑”來看,“三高”發行問題似乎并未引起管理層的足夠重視。除了“詢價對象報價整體偏高”需要在第二階段改革中進行完善之外,其他問題似乎都不成其為問題,甚至還有積極意義。比如新股破發,不僅可以在某種意義上促進投資者風險意識的提高,還能讓發行人、承銷商、投資人樹立發行上市的正確理念。又如超募問題,從積極角度來看,超募資金如果上市公司使用得當,也會充實上市公司財務基礎,體現綜合效益。至于新股發行市盈率偏高的問題,監管部門在改革之初就已有預料,取消定價的行政指導之后,發行價格就會向二級市場靠近。因此,新股發行市盈率偏高的問題也在監管部門的掌控之中。
但有關方面負責人的解釋,顯然是對“三高”發行問題的回避。以新股發行市盈率偏高問題為例,有關負責人認為,發行價格向二級市場靠近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但實際情況顯然并不像其所預料的那樣,發行價格只是向二級市場靠近,狠狠地將二級市場的價格踩在了腳下。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新股發行中,主板的新股發行市盈率是最低的。但就是這個最低的發行市盈率也是遠遠超出了二級市場市盈率。數據統計,去年6月重啟新股發行以來,上海主板的新股平均發行市盈率為39倍,而10月15日滬市平均市盈率也只有22.48倍,新股發行市盈率較二級市場高出了近80%。這顯然不是發行價格向二級市場靠近的問題,而是大大超出了二級市場的市盈率水平,它表明新股發行價格的嚴重不合理。而正是由于管理層不能正視這個問題,而只是以“發行價格向二級市場靠近”來麻痹自己,因此,新股“三高”發行的問題自然也就得不到解決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