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專家認為,應該禁止券商直投公司投資其母公司投行保薦項目
□ 本報記者 朱寶琛
隨著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廣東佳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首發申請,國信證券一躍成為自2007年9月券商直投業務開放以來,直投項目成功上市數量最多的券商。
所謂“保薦+直投”,是券商在作為IPO企業的保薦人的同時,旗下的直投公司又參股該IPO企業,這種現象在A股市場特別是創業板當中非常常見。
券商直投業務作為券商新業務模式之一,已經成為券商利潤的發動機。然而券商直投參股上市公司,與其作為保薦人的角色之間,存在一定利益沖突,如何建立有效防火機制,擺脫直投保薦相伴而生的內幕交易嫌疑,這是券商與監管層遲早需要直面的問題。
這也是市場各方對中介不“中”的質疑癥結所在。
日前,知名經濟學家華生就表示,券商直投業務的開閘對于券商的發展和對于整個資本市場發展的確有積極推動的一面,市場的質疑也并非業務本身,而是其采用的‘保薦+直投’模式可能引發的關聯交易。他認為應該禁止券商直投公司投資其母公司投行保薦的項目。因為作為保薦機構、中介人,其所做的工作代表社會公信力,一旦自身利益參與其中,則難免有失公允。
《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規定:保薦機構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重要關聯方持有發行人的股份合計超過7%,或者發行人持有、控制保薦機構的股份超過7%的,保薦機構在推薦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時,應聯合一家無關聯保薦機構共同履行保薦職責,且該無關聯保薦機構為第一保薦機構。
“我覺得在這方面還是要加大監管,有直投項目的不予做主承銷商。”昨日,深圳一券商研究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直言不諱地指出,“魚和熊掌兼得”的盈利模式,實際上考驗的是券商的隔離墻制度是否到位。“我覺得直投導致的PE腐敗會存在。”
該券商研究人士進一步表示,券商投行是企業上市的保薦人、承銷商,也是財務顧問,更是股東,這種直投、保薦、承銷的多重角色意味著利益的直接相關。“券商投行,在企業IPO時,扮演著絕對的操盤手角色。企業IPO就像包裝商品一樣,不僅存在‘抬轎’行為,券商投行還利用各種灰色手段,包裝企業上市,獲得更多直投效益。”
華生認為,券商直投業務無可厚非,但“保薦+直投”的模式應該立即叫停,禁止券商直投參與自己保薦的項目,以維護中介的公信力。此外,對于券商直投參與其他券商保薦項目的介入時間也應該嚴格控制,以免叫停“保薦+直投”模式后,出現相互協議參股的情況。
既然存在被質疑,那么,券商就應該用自己的行動打消公眾的疑慮。對此,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認為,首先券商要遵循“三公”原則,做到“公平、公開、公眾”;其次,要做好“防火墻”制度;第三,應該在如何不損壞公眾投資者利益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文章。
董登新提出,如果券商在此過程中出現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必須要嚴厲打擊。同時,還需要相關法律方面的配套,確保這一模式優勢的發揮。
業內人士指出,擁有直投項目對券商投行業務更有推動力,監管機構要在大方向上給國內券商做大做強和更穩定調整經營模式和收入比例的機會,引導券商直投業務向更積極方面發展。但是,對券商自身而言,絕對不可以為了逐利而降低企業上市標準,甚至強行上市,抬高發行價,這對于券商本身形象和品牌樹立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