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楊 萌
自《證券日報》7月20日C1版《皇明“偷稅門”迷霧重重》報道刊出之后的近一個月時間內,有眾多皇明經銷商向記者反映,曾經被皇明太陽能集團“忽悠”過。
“現在,感覺有些有口難言。”一位經銷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而這“有口難言”又是從何而來呢?
經過《證券日報》記者采訪及搜集資料,發現不少經銷商指皇明“店大欺客”。
若將經銷商抱怨的問題歸結起來,包括:不給經銷商開發票、捆綁銷售、售后返款、未兌現承諾的廣告費用、轉移庫存銷售方式使經銷商不能脫身、在經銷商提出不做皇明太陽能產品后不退貨款及保證金等“六大問題”。
不給經銷商開發票
在《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皇明太陽能是否存在經銷商指出的所謂“六大問題”時,一篇題為《皇明經銷商的噩夢》的博文,特別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該博文提到,大連某經銷商自2007年9月至2009年,進的貨大約價值近50萬元,但是皇明太陽能下屬億家能公司,沒有給經銷商開發票。皇明億家能公司每次來人,經銷商均提出票據問題,但被各種理由“搪塞”。所以,直至2009年,皇明億家能公司都沒有給該經銷商開過發票。經該經銷商詢問其他幾家經銷商時,被告知,其他幾家經銷商也存在皇明億家能公司沒有開過發票的情況。
別的地區幾位經銷商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皇明不開發票的情況確實存在。而曾經在各大媒體行被渲染的沸沸揚揚的“皇明偷稅門”事件,也是由皇明太陽能沒有給經銷商開發票而鬧出的。
捆綁銷售隱性侵害凈銷售
在聯系《證券日報》記者的經銷商中,有的向記者反映,在幾年之前就已經開始不做皇明的產品了,其原因之一就是,皇明對經銷商施行配件捆綁銷售的做法。
“我們本來對皇明的配件捆綁銷售本身就有很大意見,這些配件中有些配件價格高且不說,關鍵是賣不出去。比如:外絲球閥和淋浴器,裝一個外絲球閥需要兩個內絲鋁塑管直接,這無形加大了成本,讓本已價格偏貴的皇明太陽能熱水器更貴了。”有經銷商向記者如是反映。
據稱,有經銷商自2007年9月開始做億家能熱水器,第一批貨金是50臺“新一代”和20臺“熱尊”,而皇明億家能公司沈陽辦事處強制捆綁了30快“視窗”(每臺158元)、20塊“二型表”(每塊360元),每臺機器還要捆綁216元配件,而且運費很高。
該經銷商表示,原合同中招商業務經理和他講,每臺機器的利潤可達40%,但是最后售出時,每臺利潤只在15%左右,其中還不包括日常費用,最終,導致了該經銷商在一年中賣了150多臺太陽能,卻賠了近50-60萬元。
記者想根據博文中留的電話找到上述經銷商,但據接聽電話的人告知,該經銷商目前已經不再國內,所以無法取得聯系。
售后返款難取得
更有經銷商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出,皇明在經銷多年里,售后返款難的問題比較嚴重。
“我經營了十年皇明的產品,單就售后返款這一項,皇明就從來沒有兌現過,并且我們地區的經銷商也很少有能拿到的。”一家皇明太陽能經銷商向記者表示。
“皇明總是以拍攝問題產品照片不合格,或其它問題為理由,扣押、延遲不付給經銷商售后返款。現在拿到售后返款的經銷商在我們這個地區寥寥無幾,或者是有的經銷商雖然拿到了售后返款,卻不是全額。我們賣了東西,出現了質量問題,用戶找上門了,要求退貨,我們這里已經退貨了,但皇明不給我們售后返款,這生意怎么做?”上述經銷商告訴記者。
還有經銷商說到:“有些時候,我們推出促銷活動,皇明曾經承諾過,促銷活動的費用由公司支付,但是到現在還有部分沒有兌現。”
在記者采訪的多家經銷商中,向記者反映上述情況的不在少數。
廣告費用報銷非常難
“原來,在我們和皇明協商經銷其產品的時候,皇明曾經承諾過我們能夠報銷廣告費用,但是,直到我們不做皇明的產品了,這廣告費用還有一部分沒有拿到。”有經銷商帶著無奈的語氣對記者說。
該經銷商向記者表示,為了廣告宣傳以及送貨便利等,經銷商自掏腰包,買了幾輛車,價格在1.5萬元左右,當時他開據了正式的工商發票。在之前他和皇明協商經銷其產品的時候,皇明方曾承諾,能夠報銷其廣告費用,但是,直至現在,他也只收到了5千元的廣告報銷費用。而該經銷商還表示,2009年12月份,他用于廣告宣傳的費用,至今日皇明仍未給報銷。
轉移庫存害苦經銷商
據皇明經銷商反映,皇明使用轉移庫存等方式,使經銷商想脫身都很難。
有些不想繼續經營皇明產品的經銷商告訴記者。“皇明以轉移庫存的銷售方式,使得他們能夠實現零庫存。貨都是我們先付貨款,再由皇明生產,生產完之后直接把貨物發到我們手上。他們不怕壓貨,因為,他們已經實現了零庫存,但是我們不行,一個月的銷售量沒有完成,下一個月的訂單就要簽訂,要不公司方面可能就會去簽訂其他經銷商。”他如是說。
“皇明的轉移庫存,使得經銷商想脫身都不能脫身。”最后經銷商們向記者說到。
貨款、保證金不退
經銷商想退出很難
貨款與保證金不退,是眾多經銷商向記者反映最頻繁的問題。在記者聯系到的眾多經銷商中,有的現在已經不做皇明的產品了,但據他們說,到現在貨款還沒有退還,甚至保證金也沒有被退還。
“我已經在兩年前不做皇明的經銷商了。原來,曾經承諾我不做產品時,可以將貨款及保證金退還,到現在還沒有兌現。而且,在做皇明產品的幾年時間中,售后返款我也從來沒有拿到過。在我們看來,好像皇明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不斷的催促經銷商進貨。”某經銷如是說。
據記者了解,有些經銷商在眾多問題的“高壓”下,已經選擇放棄,因為實在無利可圖;有些經銷商現在正有打算退出,但是,苦于手中還有數量較多、金額較大的存貨,不得不繼續經營。
就上述幾個問題,記者試圖聯系皇明集團品牌副總監周春玲——在之前《證券日報》刊出《皇明“偷稅門”迷霧重重》時,周向記者承諾將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而此次記者致電多次,周春玲的手機一直處于無法接通狀態。
有分析師向記者指出,皇明之所以會和經銷商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其本來原因是皇明對廣大經銷商不信任,這其中就包括了對經銷商道德的不信任與能力的不信任。實際上,這是給所有經銷商都進行了“有罪推定”,并在這種種莫須有之下,要求經銷商對廠家高度服從、俯首帖耳。
同時上述分析師還指出,皇明在處理經銷商關系時,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做法,會在業內激起定位失誤的質疑。
皇明對經銷商是否應該“厚道”些?
通過記者采訪經銷商了解到的情況,可以看出,皇明和經銷商的關系真的不睦,而這一切又源自何處呢?
一般公司對待經銷商,都會將其奉若上賓,因為,公司的利益來自于經銷商出售的產品,而經銷商能夠更多的出售產品,公司就能獲得更多的利益,這個道理只要略微有些常識就應該知道。但是,皇明的做法卻反其道而行之。
記者曾經在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的博客中,讀到過,其自稱總結出的對付經銷商的十大招,其中包括:挑、教、幫、管、卡、壓、治、裁、罵、促等。這些招數真的能夠幫助皇明將經銷商“管教”成為其所希望的樣子嗎?通過一系列對經銷商的采訪,記者發現,這樣的做法恐怕欠妥。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是太陽能利用率最高的國家,但是消費階層對其認知仍然有限,再加上如今政策上支持的缺乏、銀行惜貸,而皇明內部又被指出問題重重,這種種壓力把其推向了像創業初期給民眾普及太陽能概念步履艱難的地步。有專家明確告訴過記者,如果皇明的一切“隱憂”都無法最終“釋懷”,那么,在不遠的將來,皇明千辛萬苦所積累的知名度將毀于一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