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周刊》研究員 仝冰】7月27日,謝旭人部長出席全國財政廳(局)長座談會中明確表示,要把“穩定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主基調,繼續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加強與貨幣政策等的協調配合。財政部這一表態,回應了刺激政策即將退出的傳言,向市場傳遞出利好信號。
而在同一天,央行發布了二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報告,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持謹慎樂觀看法,做出了未來經濟二次探底可能性不大的論斷。
央行與財政部的默契表明,下半年宏觀調控主基調將會更加注重政策穩定性與協調性。2010年上半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表現出很多的不協調,既反映了財政與貨幣政策當局對宏觀形勢的不同判斷,也反映了政府不同部門之間的博弈關系。
經濟增長放緩,政策調整考驗在即。下半年,財政政策將重在提信心,因為已經不需要它來救急了;而經濟一旦繼續快速下滑,貨幣政策將會“真正寬松”,股市的機會也將由之而來。
不協調的財政和貨幣政策
2009年經濟的強勁復蘇使貨幣當局產生了經濟過熱的憂慮。上半年央行3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7%,而財政政策也同時開始了有序的退出步伐,包括調整出口退稅、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另一方面房產調控也連出重拳。
隨著歐洲債務危機的惡化,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月13日在天津考察時表示,國內外形勢仍然極其復雜,宏觀調控面臨兩難問題,應防止多項政策疊加造成的負面影響。
國家領導人多次表態,宏觀經濟可能走弱。但央行卻一直在收緊流動性,說明貨幣當局與中央有不同的判斷,貨幣當局存在獨立性的訴求。
在中國,央行可以決定的是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和匯率都是由國務院最終決定的,因此宏觀調控價格杠桿的變化往往是國務院不同部門利益協調的結果。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抗爭可能要經歷與各部委的漫長博弈。
由于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往往發生在央行對于宏觀形勢有明確判斷的情況下,在5月份面對歐洲債務危機的金融市場動蕩,合理的貨幣政策應該是減少央票發行為市場輸送流動性。
年初以來,商業銀行貸款受限,導致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相對寬裕。在4月份密集出臺樓市調控政策的同時,央行在收緊流動性方面絲毫沒有放松,不斷發行央票并再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一般認為經濟往下走的時候,央行會在貨幣政策上有所放松,從而股指可能上揚。5月中旬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已經由凈回籠逐漸轉為凈投放,但是5月份外匯占款較前4月大幅下降,從5月中下旬開始商業銀行普遍感到流動性壓力。到了6月下旬,由于很多銀行需要保證在6月30日存貸比達到75%的標準,加上農行將于7月6日進行網上申購,使得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很緊張。銀行間資金價格快速上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從5月底的2%攀升到6月底的4%,創近兩年來的新高。
貨幣市場流動性緊張通過一定渠道傳導到資本市場,從而導致股指下滑,在7月2日達到了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點2319.7點。貨幣政策的收縮相對于宏觀經濟似乎總是慢了半拍。
7月3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湖北、湖南、廣東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指出,宏觀調控面臨的“兩難”問題增多,我們不僅要大力解決那些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同時又要有針對性地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的緊迫性問題,這些都必須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前提下進行。“保增長”的意思浮出水面。
7月5日,國家發改委透露,國家計劃2010年西部大開發新開工23項重點工程,投資總規模為6822億元。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意在影射“4萬億政策”,說明中央已經意識到宏觀經濟下滑。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考察長江以南地區時表示,“有的事情可以緩一緩,比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清理;有的事情可以理一理先后順序,比如土地供應、出口退稅;有的事情則可以把握力度,比如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
上半年貨幣政策號稱“適度寬松”,事實上是“外松內緊”。央行副行長杜金富7月20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目前的通脹狀況較年初時已有所緩解,但下半年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吳曉靈在上海的講話提到防止多項負面因素的疊加問題,說明央行立場的微妙轉變。
貨幣政策從2009年下半年以來其實一直是擔心前期放出的天量信貸轉化為通脹,因此一直是在收縮。尤其是年初幾次上調準備金率,以常理而言,到了5月份,歐洲債務危機加上國內房產調控、宏觀數據下行,央行在此時更應該的態度是觀望。
但是6月份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很緊張,這反映了貨幣當局和財政當局對時局的不同判斷、國務院各部委的內部博弈過程。不管怎樣,央行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重蹈2008年下半年的覆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