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旦
周初,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發布2010年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1.2%,這應當不是一個好消息。特別是PMI連續3個月回落,創下17個月來新低。接著,匯豐銀行發布報告稱,7月中國制造業PMI從6月的50.4%下降至49.4%。這一數據低于50%的“牛熊線”。上述數據顯示制造業活躍度下降,尤其是主要代表民營中小企業的匯豐銀行PMI跌至50%以下,顯示中小制造企業進入緊縮狀態。
就PMI來說,也有有利的一面。在非制造業方面,PMI已在連續兩個月下降后出現轉折。CFLP發布的7月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0.1%,較上月上升2.7個百分點。
非制造業的PMI是非制造業的先行指標。隨著中國經濟結構性的調整,可以預期,非制造業會對經濟增長起到更大作用。
比較兩個PMI,有些趨勢是相同的。在制造業PMI中,產成品庫存指數有所下降:7月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9.9%,較上月回落1.4個百分點。在非制造業PMI中,存貨指數也出現小幅回調:7月存貨指數為48.6%,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這顯示中國經濟總體上仍在去庫存化過程中,經濟增長仍會減速。這與上半年在重工業帶動下,整個工業增速由高位回落的數據相吻合。
庫存指數降到50%以下,也意味著去庫存化的進程接近尾聲。
比較兩個PMI,有些趨勢則是不同的。制造業的PMI中,新訂單指數回落幅度縮小:7月新訂單指數為50.9%,較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略微回落:7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1.2%,較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
而在非制造業的PMI中,新訂單指數則環比上升:7月新訂單指數為55.8%,比上月上升2.9個百分點。分行業來看,建筑業最高,為62.2%;生產性服務業次之,為57.0%;消費性服務業最低,為52.8%。
比較來看,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回落,預示外貿出口增幅開始回調。未來,為保證經濟持續增長,內需將起到更大作用。只是在內需中,數據反映出消費性服務業的增長仍處弱勢,增長慢于生產性服務業。這表明經濟轉型仍待深化。
不同點還表現在價格指數上。制造業PMI的購進價格指數小幅回落。7月購進價格指數為50.4%,較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而非制造業PMI的收費價格指數是小幅回升。2010年7月收費價格指數為49.9%,較上月回升1.2個百分點。這預示未來的物價仍會溫和上漲,但通脹的預期會有所降低。
總體說來,兩個PMI的差別反映了中國經濟在轉型中,產業結構在調整中的糾結。這種狀況仍會持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