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盧錚 實習記者 鐘華
最擔心人民幣升值的是中國出口企業。剛剛從金融危機的外需訂單減少陰影中走出,又遭遇勞動力、土地和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如果人民幣再升值,國內出口企業將遭遇極大的成本壓力。所幸的是匯改重啟1個月來,人民幣匯率顯示出“有漲有跌,雙向波動”的態勢,較多的出口企業近年來也已具備應對市場變化的調整能力,能通過多種途徑規避匯率風險。
管理匯率風險
出口企業“必修課”
廣東東莞一家電子產品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金融危機后雖然訂單減少,但工廠仍能保持3%-5%的毛利率。盡管目前訂單量已恢復到2008年同期水平,但春節后人力成本和采購成本一直上漲,利潤明顯縮水,估計毛利率只有1%-2%,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快、幅度過大,企業將面臨虧損。
根據機電進出口商會近期調查,如果人民幣在短期內升值3%,家電、汽車、手機等生產企業利潤將下降30%-50%,許多議價能力低的中小企業將面臨虧損,所以產品漲價已成必然。
然而6月中旬匯改重啟以來,盡管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多次報出新高,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保持雙向波動,總體升值幅度并不大。而由于美元近期走軟,人民幣對歐元、英鎊等都出現不同幅度的貶值,6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也結束了此前三個月連續上升的局面,環比下跌0.99%。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丁志杰表示,人民幣升值會有負面影響,但如果升值幅度不大的話,出現的負面影響是在可以承受并可調控的范圍之內,也是短期的。
今年6月份,我國單月出口為1373.96億美元,同比增長43.9%,單月規模刷新歷史紀錄。不過,不少專家表示,今年出口將前高后低,下半年出口同比增速料將放緩,出口企業已經進入微利時代,人民幣升值對一般貿易項下的出口負面累積效應不容忽視。
變壓力為動力
推進產業升級
盡管匯改可能給出口企業帶來短期陣痛,但對經濟結構轉型和出口方式的轉變具有積極作用。
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日前表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可以很好地發揮匯率浮動的資源配置作用,引導資源向服務業等內需部門配置,減少貿易不平衡和經濟對出口的過度依賴。
申銀萬國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中國產品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可以通過提價,把一部分因為升值導致的虧損或者是利潤降低給彌補回來,總體上保持一定的出口增長。此外,人民幣主動升值可以優化貿易結構,使企業變壓力為動力。人民幣升值之后,來自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的非關稅壁壘可能會降低,這可對中國出口創造一些好的環境。
某銀行國際業務部的一位人士表示,企業面臨的匯率波動風險較大,可以適時鎖定遠期匯率,規避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也可以鎖定單筆訂單業務的匯率,以此鎖定收益。
除了利用銀行產品外,企業也可以通過信用保險獲得支持,以有效規避匯率風險。數據顯示,我國出口信用保險規模較去年擴大,信用保險政策性作用凸現。今年上半年,我國出口信用保險的承包規模達到728.9億美元,同比增長196.2%。其中,支持機電產品出口387.4億美元,同比增長248.7%,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74.3億美元,同比增長319.9%。出口信保在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