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鋒 ○主持 于勇
⊙李劍鋒 ○主持 于勇
隨著大盤股農業銀行IPO的逐步推進,市場上對新股發行的議論也再一次多了起來。許多評論認為,新股的大量發行,將會對證券市場的資金供求平衡產生負面影響,進而給股票市場帶來壓力。
中國證券市場似乎有個傳統,普通投資者對新股發行不是很感興趣,一提到發新股,往往與圈錢聯系到一起,尤其是大額融資,市場的解讀往往是負面的,現在的農行發行是如此,當年的工商銀行、中國國航同樣如此。
這種情況的出現可能與我國股票市場最早的定位有關系。隨著上個世紀我國財政體制和銀行體制的改革,原來依靠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獲得資金的國有企業需要尋找新的資金來源,而新生的證券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成為銀行和財政的替代物,承擔了為國有企業募集資金的任務。由此,直接融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證券市場的主要功能,許多好的不好的企業都通過股市募到了錢,但這些錢使用效率究竟如何,不少企業的成績單恐怕都不是那么令人滿意。在這一背景下,作為這些資金的實際提供方,股市投資者對企業融資難免會產生一種天然的抗拒情緒,而這種情緒到今天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著。
到今年為止,中國證券市場已經走過了20年的歷程,在這20年里,管理層對證券市場的認識也逐步得到了深化和豐富,直接融資不再成為唯一的目標,讓投資者分享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成長的成果,逐漸成為資本市場另一重要功能。著名的資本市場“國九條”就提出,“要采取切實措施,改變部分上市公司重上市、輕轉制、重籌資、輕回報的狀況,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為投資者提供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增加財富的機會”。(下轉A3版)
(作者系本報市場編輯部副主編)
欄目聯系方式:yyou2000@126.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