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婷 ○編輯 劉玉鳳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10日在中國經濟五十人論壇上指出,今年我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保持在3%左右有基礎,不會有太大通脹壓力,而且今后十年的增長周期內,只要調控政策得當,CPI控制在3%左右都有把握,但是目前中國經濟將進入小周期的下降,面臨二次探底的風險。
陳東琪在論壇上指出,目前全球存在通脹與通縮風險并存的情況,對于歐美等發達經濟體來說,存在通縮風險,而中國、印度等國家,更多是考慮通脹的問題。
“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恩格爾系數更高,物價系數受食品價格尤其是農產品價格影響很大,因此在經濟高增長情況下更容易面臨價格上行風險。”陳東琪表示,今年7、8月份我國CPI可能會達到年內高點,預計會在4%以上,但是全年來看保持在3%左右還是有基礎的。
事實上,在80、90年代,我國CPI增幅平均是7.7%和7.8%,1992年和1993年CPI增幅甚至達到20%以上,隨著生存性消費在消費比重中下降,服務性消費在消費比重中上升,食品價格因素對我國CPI影響將會逐步降低,今后10年我國CPI控制在3%左右都是有把握的。
但是陳東琪指出,目前世界經濟面臨二次探底的風險,無論是歐美發達國家還是中國都面臨GDP增速見頂的情況,從美歐日角度來說,推動復蘇的外生性需求開始衰減,勞動力市場疲軟,失業率高企。
“中國經濟也將進入小周期下降。”陳東琪表示,首先經濟先行指數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5月份比4月份下降1.8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分指數和新訂單分指數均有所下降,工業方面汽車、家電銷售量均下降較快,從消費增速來看,盡管名義增速仍保持上升,但是實際消費增速卻持續下降,投資也會保持下降態勢,建筑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難以持續。不過,他說,這種下降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并不影響經濟整體向好的大周期趨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