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睿鶇
據報道,利用社會庫容存儲國儲油資格招標項目已在上周末舉行了開標大會,但具體結果要等到評標過程結束后才會揭曉。
在這次招標中,民營油企首次參與了角逐。“國家石油儲備為民企打開進入之門,意味著國家石油儲備體系多元化的趨勢已經明朗”。
國家在以往實施的石油儲備規劃中,一直讓國有企業唱主角,而民營企業則是鳳毛麟角,所占比重非常有限。值得欣慰的是,新36條的隆重面世,給民營油企進軍國家原油戰略儲備,帶來了福音,可以預見的是,隨意國家石油儲備大門的敞開,民營企業將成石油儲備的重要一極。
事實上,打造和構建多元化的石油儲備體系,是中國實現能源戰略運作的必然趨勢。尤其重要的是,架構中國石油儲備體系,必須考慮商業化運作,民營油企作為石油儲備的重要一元,其能量不容小覷。
從國際經驗來看,“藏油于民”已成為石油儲備主要風向標。歐美、日韓等國家,都有商業石油公司、民間組織機構的參與,并占據著很大的份額。據悉,德國施行“聯盟儲備”機制,官民聯盟儲備量、政府儲備、民間儲備比率為57∶17∶26;雖然日本缺石油,產量僅是該國石油需求量的0.2%,但他們實行全民找油,自身的石油儲備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民間儲備為77天,占據國家總儲量的46.4%;在美國,除了五大石油公司,還有4000家小公司都參與石油行業中。
從我國民營油企的自身實力來講,也具備了“藏油于民”天然條件。資料顯示,截至目前,中國民營石油企業有8萬余家,擁有100萬員工,近4萬座加油站,3000萬噸倉儲能力,2500萬噸碼頭吞吐量,年銷售石油總量近1億噸,約1萬億資產。更為重要的是,倘若我國的石油儲備過分依賴三大石油公司及國有油企,不僅會加重巨頭們的負擔,國際市場也會對我們的石油儲備“家底”會一目了然。
對于民企業參與石油儲備的可行性來講,目前至少需要解決三個方面問題,才有可能實現。首先,政府需出臺系列政策來扶持。在國內,民營石油企業擁有的儲油能力達10萬噸以上的油庫至少有10座,然而由于沒有油源,這些具備相當規模的油庫現在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因此,國家應快出臺政策,來充分利用這些閑置的資源。具體講,可采取國企與民企石油儲備分開經營,或者以國企為主體,分別與幾家民企進行合作等方式。
第二,把“民企業參與石油儲備”,寫進《國家石油儲備法》中,給民企以合法“名分”。有了合法身份,才能打破現行的石油壟斷體制,實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最后,要借鑒國外經驗。歷史發展告訴我們,哪個行業國家控制性強,哪個行業就短缺,甚至會很危險;哪個行業放開,就不短缺,也不會現任何險象。國外的石油儲備經驗,我們不妨拿來借鑒。
最為重要的是,政府應排除利益集團的干擾,大膽決策,盡早啟動民營企業石油儲備計劃,這不僅能上合天意,下合民意,更能保障我國戰略資源的長期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