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昨日,股指期貨四個合約全部收綠,跌幅超過滬深300現貨指數,其中,即將于下周五首次進行交割的5月合約還首次出現收盤貼水現指的現象。
自從4月16日上市以來,股指期貨這一金融創新業務剛好走過了一個月的歷程。期指“滿月”之際,其諸多現象和特征值得回顧和總結。市場研究人士在接受《大眾證券報》采訪時表示,在那些公開的數據和現象背后,或許已經暗藏和昭示了未來市場格局的提示性信號。
日內交易頻繁具足流動性
根據中金所的最新數據,期指交易一個月以來,成交量累計達3442577手,但至昨日,四大合約的持倉量僅有13862手,兩者相差248倍;即便是以昨日成交量計算,兩者也有16倍之多。
股指期貨日內短期交易頻繁的現象如此明顯,幾乎引起了所有關注這個市場人士的注意。海通期貨金融工程分析師王娟向《大眾證券報》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期指的當日成交量和持倉量的比值最高曾達到30多倍,而國外僅在1倍左右,“其實你仔細觀察后可以發現,幾乎每天都是上午10點15分左右持倉量明顯快速上升,但是到下午2點45左右持倉量就明顯下降。”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昨天,中信建投期貨研發部總經理楊軍向向《大眾證券報》分析,這主要是由期指的投資者結構簡單造成的,“目前雖然開戶數有2萬多戶,但90%都是個人投資者,而且他們主要是以前做商品期貨和權證的短線投資者,因此,多空對決的力量主要是投機、套利,機構投資者的套保力量仍然是缺失的,所以持倉量暫時還很難堆積起來。”
不過,投機力量盛行、日內交易頻繁也并非全是壞事。“巨大的成交量讓股指期貨這個市場從成立伊始就具足了充分的流動性,這為機構投資者的大規模進場提供了足夠的騰挪空間。”楊軍如是分析。
財富效應積聚市場吸引力增大
回首股指期貨的首月交易歷程,恰是A股一輪明顯的空頭趨勢。
期間,期指、現貨頻頻攜手下挫,重心不斷下移,滬深大盤頻頻創下年內新低,然而,股指期貨的雙邊機制和杠桿效應,卻讓做空者賺得盆滿缽滿。
如果有人在滬深300期指合約上市首日的基準點位3399點拋空1手5月合約,以每點300元、20%的保證金比例計算,實際所需資金為20萬元。如果該合約一直持有到現在,以昨日收盤價2862點初步估算,其目前賬面盈利16萬元,盈利幅度高達80%,已經接近翻番。
盈利效應的涌現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注意力。除了中金所、期貨公司穩賺不賠的模式之外,較之投機模式更為穩妥的套利模式也開始出現了操作的可能。楊軍告訴記者,期現之間、不同的合約之間均出現了可觀的套利空間,“比如說期指上市首日的五月合約比滬深300現貨指數高100多個點,而目前已經倒掛,若當時做此套利,此時平倉,意味著這100點,也就是3萬元的利潤就被鎖定了。”他預計還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被吸引過來。
期現指數倒掛或因矯枉過正
昨天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五月合約收盤指數首次低于了現指滬深300。然而,這只是這一個月以來的一個例外。這一現象是否會持續?又是否會成為判斷大盤見底的一個因素呢?
“這種現象完全有可能出現,因為市場總會出現矯枉過正。”楊軍分析,不過,由于考慮到期指遠期合約存在時間成本,也即有利息、分紅等因素,期指出現升水屬于正常現象,但是不排除在極端情況下,比如說市場再現大跌、投資者思維全面轉熊之時,有可能出現期指低于現指的現象。
機構尚未入市套保或生新變局
盡管中金所已發布了券商、基金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的指引,也已開始受理并批準了首批機構套期保值編碼以及相應的套保額度,但這仍然清楚表明機構尚未開始從容進場,而且在連續一個月的持續下跌之后,機構的套期保值動力是否還存在?他們又將采取何種交易策略,進而影響甚至左右期現這兩大市場的后市格局呢?
“據我所知,很多基金現在已經沒有在目前點位做套保的沖動了。”楊軍告訴記者,隨著A股指數不斷創出年內新低,很多基金經理和他交流時,已經認為市場估值開始偏低,后市下跌空間有限,在一輪反彈來臨之前,他們認為市場已缺乏繼續做空的動力。
至于機構進場后的套保操作,王娟認為,詳細操作過程還不清楚,但是套期保值后,肯定讓市場比目前更加理性。但是一位上海的期貨人士卻提出了質疑:“套期保值的行為其實是很難界定的,比如上午做空保值,下午做多保值,這些機構的頻繁操作對市場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目前對市場的影響還不好說,還要看具體怎么實施。
記者 徐霄 戚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