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湉湉
在上一輪“破發潮”中,中國西電首日破發之后,大盤反彈隨即展開。4月中旬以來,已有10多只新股破發,嘉欣絲綢更是上市首日破發。歷史會否重演,此次頻繁破發是否預示市場即將觸底反彈?頻繁破發對后市有何影響?為此,證券時報記者邀請了景順長城投資總監、景順長城內需增長、景順長城內需增長貳號基金經理王鵬輝,農銀匯理投資部副總經理、農銀中小盤股票基金經理郝兵,東吳新創業基金擬任基金經理吳圣濤解疑釋惑。
4月中旬以來,已經有10多只新股破發,如何看待目前的估值水平,破發是因為估值過高還是市場恐慌所致?
王鵬輝:新股破發是由于估值過高造成的。部分新股含著泡沫上市,發行市盈率高到驚人。高市盈率必然帶來破發風險,估值過高也必然要經歷回歸理性的過程。同時,近期較弱的市場環境也是原因之一,市場整體動態估值下移的過程中,新股也不可避免地難維持高市盈率。
郝兵:上述兩個因素都存在。新股估值偏貴,發行價過高,再加上市場恐慌因素,導致了新股頻頻破發。新股破發是件好事,這表明市場定價機制正在發揮作用。新股的價格應當由市場來決定。
吳圣濤: 因為發行價太高,特別是一些成長性一般的公司按發行價就已高達60—70倍的估值,這種高價格長期必然無法維持,跌破發行價是必然的。當然,此次大盤的下跌及其所導致的恐慌,不能說是破發的決定因素,但是讓破發的過程更快實現。
從歷史數據來看,一般每一輪新股破發潮之后,市場總會有較大規模的反彈,而此次新股密集破發之后尚未有像樣的反彈。反彈為何遲遲未至?是不是市場信心瀕臨崩潰?
王鵬輝:此次新股破發和過去不同。在市場化的新股發行機制下,破發是市場的選擇。從目前的新股發行看,一級市場的發行價格過高,甚至透支了未來一至兩年的盈利業績,因此,當二級市場遭遇系統性風險,市場資金不再追逐新股時,容易導致破發現象的出現。部分新股盡管破發了,價格仍然過高,與實際價值不符,未被市場接受,仍有向下修正的空間。因此這樣的破發不能成為判斷市場底部到來的信號,與市場是否形成反彈沒有必然關聯。
郝兵:新股破發是市場估值中樞下移過程中的反映,但新股破發并不意味著市場見底。在歐美、香港市場上,新股破發是常態,在國內,從長期來看,新股破發不會影響后期市場整體表現。
吳圣濤:對于新股密集破發之后尚未有像樣的反彈問題,我們認為,第一,此次破發是發行價太高所致,只是向合理價格回歸,下跌后也不存在低估;第二,市場的反彈與否更多地是由政策面和經濟面決定的,與新股是否跌破發行價無必然聯系。只能說這次的高發行價導致的破發使這一表征指標失靈。至于新股破發,是不是市場信心瀕臨崩潰,我認為沒有必然聯系。
面對目前的市場環境,是否應該采取謹慎的打新策略?您的操作思路是怎樣的?
王鵬輝:我們對打新股的策略是謹慎的。目前新股的發行價格普遍過高,我們需要判斷新股的市盈率是否合理、盈利空間是否客觀、行業前景是否廣闊,好的股票一定要有好的價格。
郝兵:申購新股應當采取謹慎的策略,認真鑒別真正有投資價值的股票,把基本面良好,具有較大成長空間,且估值定位合理的新股甄選出來。若是“逢新必打”,投資收益率勢必降低。
吳圣濤:我們對打新始終是謹慎的,我們通常會選擇看好其2—3年發展前景,且發行價格在合理區間的公司進行申購,如果我們特別看好的公司發行價太高,就要看其未來的成長性是否能較快消化這種高估值。主要視野放在醫藥、零售、食品飲料等消費行業和新材料、新技術、新能源以及節能環保等產業。
從4月中旬以來,大盤跌跌不休,請談一下對后市的看法。
王鵬輝:現在的新股破發,和過去監管部門指導下的新股發行時代已經有本質的區別。目前的破發是市場行為,市場不認可過高的價格,形成估值向下修正的過程,這對后市操作沒有太多參考意義。
郝兵:前期市場所擔心的一系列利空預期已在逐步兌現,上證指數跌幅超過17%,滬深300指數跌幅近20%,短期市場有反彈需求。目前部分行業及個股的估值已接近歷史最低水平附近,如銀行保險、家電、機械、電力等,這些板塊今后有望跑贏大盤。但從中長期來看,若宏觀經濟仍處于緊縮階段且未出現實質性的變化,A股趨勢性機會將較難出現,在維持震蕩格局的情況下,結構性分化現象將愈演愈烈。
吳圣濤:目前新股普遍都已有20%-30%的跌幅,但估值也基本還在2010年PE30-40倍,一些成長性好的公司甚至2011年PE也在此區間,不排除這些股票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消化其估值壓力。目前我認為大盤再大幅暴跌的概率不大,但是未來的二、三季度國內宏觀調控的政策壓力使大盤缺乏上漲的堅實基礎,但一些代表未來經濟轉型方向的股票會開始有所表現。此外,我們要密切關注歐洲債務危機,雖然目前來看蔓延概率較小,但一旦失控,則大盤將面臨更大的系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