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初具規模 “資”“券”交易量懸殊
新華社記者 華曄迪
□新華社記者 華曄迪
4月9日,自3月31日起開閘的融資融券業務進入第七個交易日。業內人士評點說,開閘以來,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穩步增長,可以說初具規模,隨著業務覆蓋范圍逐漸擴大,融資融券規模增長潛力十分巨大。不過,考慮到當前仍處初期試點,其交易數據對于市場的參考作用依然有限。
總體初具規模 增長潛力巨大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規模分別達到3024.4萬元和1452.4萬元。
“盡管與現券市場動輒上千億元的交易規模相比,當前融資融券交易量還略顯小,但仍可算是初具規模。”長期跟蹤融資融券試點業務進展情況的中信建投分析師魏濤說。
西南證券研究員王大力分析認為,融資融券總體規模依然偏小的主要原因包括,融資融券初期試點對投資者與相關證券有一定的準入標準,同時,近期A股市場上下徘徊,未來走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市場觀望情緒較濃厚等。隨著投資者對相關規則與風險的逐漸熟悉,交易量有望進入穩步增長通道。
“從國際經驗看,融資融券交易規模一般占到市場交易規模的15%左右。”魏濤表示,我國融資融券業務規模增長潛力巨大:
一方面,目前試點券商僅有六家,隨著未來第二批、第三批券商陸續加入,融資融券業務的覆蓋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另一方面,當前單個券商初期用于融資融券業務資金量普遍在100億元以內,而事實上,券商中不乏資金雄厚者,可用資金量達到數百億元也不在少數,因此未來可用于融資融券業務的潛在資金量十分巨大。
一家融資融券首批試點券商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透露,融資融券業務客戶數量近日增長迅速,且以風險偏好較強的私募基金居多。融資融券業務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市場交易熱點。
融資、融券交易不對稱
值得注意的是,開閘七日來,融資、融券業務呈現明顯“不對稱”:當融資規模以近乎翻倍的速度增長時,融券規模則是“徘徊不前”,甚至連續數日遭遇“零交易”的尷尬。
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上交所、深交所的融資余額規模分別達到3023.4萬元和1446.8萬元,與此同時,融券規模則僅為1.01萬元、5.6萬元,融資、融券規模對比超過2990:1和258:1。
“在業務開展初期,這種現象十分正常。”國金證券研究員范向鵬表示,融資規模顯著大于融券規模主要可歸因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當前券商只能用自有資金、自有證券做融資融券,標的券種的種類以及可融券數量十分有限,對于投資者來說,融資買入的發揮空間相比融券賣出的發揮空間更大。
第二,融券業務可能造成客戶與券商本身利益相悖,在做融券業務過程中,券商自營業務將承擔股票下跌的風險,在融資、融券收益基本相當的情況下,券商融券的意愿相對較弱。
一位上海的試點券商融資融券部人士坦言,融券很可能意味著券商和客戶對賭一只股票的漲跌,對于券商的利益存在雙向影響的可能,所以券商有時候即使有券也不愿給客戶融。
第三,從海外市場經驗看,融資規模普遍大于融券規模,比如,亞太不少地區市場的融資、融券規模對比通常都在5:1以上甚至更多。
此外,“目前標的券種估值水平相對不高,市場缺乏融券賣出的動力。”王大力補充說,同時,相比融券業務,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也具備做空功能,交易成本更低,預計短期內其對于投資者吸引力更大,也對融券需求形成抑制。
業內關注其引導作用
一般來說,融資買入、融券賣出規模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場多空力量的對比,對于投資具有參考價值。盡管規模依然很小,但投資者對融資融券交易數據對于投資操作的引導作用已表現出濃厚興趣。
多位個人投資者在接受記者詢問時均表示十分關注熱點券種的融資買入及融券賣出情況,并會在其投資決策中參考這些交易數據。
范向鵬引用西山煤電近期融資融券交易情況以及其股價走勢說,細心觀察,還是可以從融資融券參與者操作中的蛛絲馬跡上分析出其對股價走勢的判斷。
數據顯示,4月1日,在所有的標的券種中,西山煤電的融資買入額達到罕見的828.8萬元,隨后的兩個交易日,西山煤電股價出現短期性的快速上漲,漲幅分別達到3.34%和1.65%。
前述試點券商人士告訴記者,當前融資融券業務參與者主要包括私募基金以及一些風險偏好較強的個人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