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任鵬宇
說到新能源公司,首先讓人想到的就是光伏產業上市公司龍頭天威保變(600550.SH)。作為公認的新能源龍頭,天威保變不僅在光伏發電的全產業鏈浸淫多年,還借助自身電力裝備企業的積淀,早早投身風電領域。目前,在光伏和風電兩大領域都已形成一定先發優勢,正靜待“兩會”新的產業政策“東風”來臨。
天威保變當初首先涉足的新能源產業就是多晶硅。2007和2008年,公司投資的新光硅業和天威英利貢獻的收益,就占了其利潤的60%以上。
去年,天威保變的多晶硅產業又迅猛擴張。“去年8、9月份,新津(3000T)、樂山(3000T)多晶硅項目均已投料試生產,今后將陸續達產。”天威保變證券代表王倩告訴《投資者報》。
“產品銷售不是問題。”王倩解釋說,由于天威還擁有下游產業,集團內部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多晶硅的銷售問題。目前集團雙流項目正在推進,鑄錠、切片各有500MW產能,組件產能100MW。
天威保變在非晶薄膜太陽能電池領域也已完成布局。“薄膜去年已經生產了8MW,今年應該可以達產。”據王倩介紹,天威薄膜一期 46.5MW 單結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產線已經開始試生產。去年,天威薄膜已經與泰國綠色能源公司簽訂了“東南亞薄膜市場獨家合作協議”,2009~2011年,分別提供5MW、25MW、40MW的薄膜電池組件。
天威薄膜電池二期項目(150MW)已經開始建設,項目總投資31億元,預計年底產品就能下線。二期項目擬采用非微晶疊層技術,轉化率能達到9%~10%。此外,總投資1億元的天威薄膜研發檢測中心也于2009年年底掛牌成立,將是全世界技術最先進、涵蓋工藝最全面的薄膜太陽能技術研發中心之一。
2008年,兵裝集團入主天威后承諾:“十一五”期間,向公司提供150億元資金支持,“十二五”期間提供300億元資金扶持。兵裝集團將把天威作為自身的新能源產業平臺(風電、太陽能包括光熱發電)。
為此,天威保變曾表示,公司目前參股的天威英利(25.99%),想實施跨境換股,實現對天威英利的控股。但面臨的困難是牽涉部門多(商務部、國資委、證監會等),審批流程長,操作復雜,目前仍在繼續推進。還涉及到YGE(英利綠色能源,紐交所上市公司)是否配合。
除了光伏新能源,天威保變還涉足風電領域,目前已形成風電全產業鏈。2009年7月,天威風電二期竣工,目前已經形成500臺1.5MW風機的產能,天威葉片具備了200片葉片的生產能力。明后兩年,風電業務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截至2009年年底,天威風電先后獲得內蒙古卓資風電場33臺1.5MW風電機組和澳大利亞某風電場26臺風電機組合同。內蒙古卓資風電場由集團投資,33 臺機組今年全部確認收入,每臺售價約750萬元。目前正在現場安裝。
公司與澳大利亞一公司簽訂了26臺1.5MW風機出口合同,總價4550萬美元,出口澳大利亞合同為離岸價(合同除了風機還包括塔筒),單價(約8000元/千瓦)遠高于目前國內市場。
新能源領域萬事俱備,天威保變正靜待產業爆發的到來。不過,工信部有關新能源過剩的警鐘還在提醒人們不要盲目樂觀,正如王倩所說的,“利潤平均化是一個趨勢,新能源的暴利時代不會再有,那其實是不正常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