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洲
□本報記者 陸洲
進口鐵礦石價格攀升,一年一度長協礦談判推進艱難。有鋼鐵企業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議,成立國家礦業公司統一進口鐵礦石,以加強話語權,扭轉被動局面。
記者以為,這一建議不失為良策,但就當前我國鋼鐵業的現實狀況而言,其實施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時下當務之急,還是要加快我國鋼鐵業的重組整合,只有在股權層面上做到利益統一,才能一致對外,提升談判的話語權。
根據建議,國家礦業公司可由國內16家最大的千萬噸規模鋼廠投資參股組成,對鐵礦石統一進行采購和投資,然后根據股權比例對鐵礦石進行分配。其采購數量每年可以達到2億噸左右,采購金額可達500億-1000億元。
如果這一建議能夠成真,對于解決目前的鐵礦石談判困境無疑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去年,我國進口鐵礦石達6.3億噸,占國際海運貿易量的一半。如果是一家企業掌控如此巨大數額進口量,必然在鐵礦石價格談判時掌握更多話語權。而我國擁有鐵礦石進口資質的鋼企和貿易商共有一百多家,不但進口渠道極為分散,進口秩序也相當混亂。國外礦山可以先跟一家鋼廠談,摸清了這家鋼廠的底線后,又在此基礎上與另外一家殺價,這對整個談判非常不利,導致中國鋼鐵業在成本上損失巨大。而且,這也關系到國家整體經濟利益。
放眼全球,河北鋼鐵集團的建議早有成功范例。“日本模式”一直是國內鋼廠參考研習的對象,日本5個最大的鋼鐵企業基本上就代表了國內的鋼鐵產量,其與專門從事進口鐵礦石的“商社”形成交叉參股,使得日本在鐵礦石進口上做到“一致對外”。
不過,同樣的模式卻并不一定適合現在的中國鋼鐵業,美好的愿望在現階段并不具備實現條件,甚至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恐怕還只能停留在“嘴上說說,紙上談談”的狀態,操作難度很大。
一方面,從現實利益分析,只要長協礦價格整體低于現貨礦,擁有進口權的鋼廠就能從中獲利。某業內人士表示,“鐵礦石采購涉及很多利益,要求每家鋼廠交出礦石采購權,目前不大可能。”同時,每家鋼企與三巨頭之間的長期協議都有十年八年,協議的廢立也是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采購來的鐵礦石如何分配也是棘手的事情。最大的困難在于分配比例不易達成,而且各個鋼廠對鐵礦石的需求不一樣,各個礦山的品種品位也不一樣,這些都為有序分配設置了障礙。
當然,理想是可能成為現實的,只不過需要視目前國內鋼鐵行業聯合重組的進程而定。有研究員表示,國內鋼鐵行業組織太松散,規模大小不一,思維、行動、看法都不盡一致,風險不能共擔,做不到一致對外,不如加大力度推進鋼鐵行業重組。只有國內鋼鐵行業的集中度大幅提升,才具備基礎來操作這件事情。如果鋼鐵企業從目前的百家減少到幾家,那就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成立國家礦業公司不如加快企業重組。根據中央部署,2010年將是鋼鐵業結構大調整的一年。虎年春節剛過,寶鋼集團和沙鋼集團就在京簽署戰略協同合作意向協議;濟南鋼鐵和萊鋼股份也公告稱,將以換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實現山東鋼鐵集團主業資產的整體上市。
可以預見,隨著國內鋼鐵業聯合重組的深入,越來越多的跨所有制、跨地域和市場化的重大資產重組將在鋼鐵行業涌現,最終實現中國鋼鐵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和話語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