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婷 ○編輯 阮奇
區域振興政策密集劍指擴內需、調結構
⊙記者 吳婷 ○編輯 阮奇
記者從相關渠道證實,《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已經上報國務院審議,即將出臺。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我國一共批復了11個區域振興規劃,幾乎是之前4年的總和。
有關專家指出,區域振興規劃的頻繁出臺,出于金融危機之后我國全新的宏觀考慮,一方面通過區域整合擴大內需市場,增加其增長空間,另一方面在抑制產能過剩、調整結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將作為一項長期的宏觀經濟振興政策持續下去。
“之所以在去年一年之內如此密集地出臺區域振興規劃,與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經濟形勢的劇烈變動分不開。”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陳秀山對記者表示,金融危機的來臨使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急轉直下,傳統外貿依存型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急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區域經濟規劃可以進行有效資源整合,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事實上,已批復的區域振興規劃取得了積極效果,數據顯示,北部灣經濟區以16.3%的經濟增幅傲視群雄,海西經濟區主體所在的福建省達8.5%,成渝經濟區所在的四川、重慶分別增長13.5%、12.6%,江蘇增長11.2%,長株潭增長13.6%左右。
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魏鳳春表示,“調整經濟增長結構,淘汰落后產能,從依靠低附加值、高耗能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依靠高科技增長經濟,也成為區域政策的重點之一。”
陳秀山指出,事實上,在即將出臺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中,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被列入發展重點,其意義就在于調整經濟增長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