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羅 峰
2009年股市收官之后,最大的新聞即是12月31日三部委宣布個人轉讓限售股所得將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
這個利好在市場意料之外,市場或會作出反應。在市場單邊下跌的2008年,就限售股對于市場的影響討論最激烈,其中重要的議論即是要不要對低成本獲得籌碼的限售股征稅。2008年出臺了很多針對限售股的政策,包括限售股股東一月減持超1%須上大宗交易等等,但重量級措施如加稅政策并未出臺。在限售股解禁潮興起的2009年,解禁股趁反彈一路大賣,對于大熊市都未能出臺的這一政策,市場人士普遍未再預期。所以,對于此次限售股新規,市場人士解讀為政策化解市場部分壓力,引導股市向上。
今年1月1日起,要加征20%個人所得稅的品種明指股改、IPO等產生的個人限售股,市場人士認為利好在于:一是可以穩定股市人心,特別是近段時間上證綜指無法擺脫3000點至3400點箱體震蕩格局,此舉將提升市場信心;二是提高個人限售股東的拋售成本,縮小其收益空間,從一個側面促使部分限售股股東延長持股期;三是個人限售股和個人投資流通股有了明確差異,這對安撫流通股股東有積極意義。
雖然洶涌的解禁潮已過,而征稅新規并不追溯,但股市仍處于解禁洪峰中,以最新收盤價計,2010年限售股解禁市值高達5.84萬億元,這對已經有了一定漲幅、上有套牢盤下有獲利盤、上下都有解禁盤的A股而言,亡羊補牢猶未晚。
同時,市場人士認為,投資者不宜過于放大利好效應。
首先,市場最大的解禁盤主要來自法人股東。雖然個人轉讓限售股是賣得最頻繁且最徹底的,但對于中小板之外的絕大多數股票而言,其所有個人股東解禁之和往往不及前三大法人股東中的任何一家。回首2009年的限售股套現,全年拋售最兇猛的是公司第二、第三大股東,他們缺乏對公司的控制權,套現欲望強烈,持股又多,對市場影響較大;而下半年控股股東加入套現隊伍的數量明顯大增。如去年11月,減持額前5名均為上市公司前三大股東,其中有兩家是實際控制人在減持。由此可見,個人限售股相對于控股股東而言,無疑是“小巫見大巫”。
第二,征收20%的個人所得稅縮小了限售股的套現收益,但對于其低廉的成本而言并不足懼。現價30元、50元的股票,個人限售股的成本一般不足1元/股(如一次10送10就攤薄至0.5元/股),限售股與流通股成本過于懸殊,這也是市場周知的限售股套現潮主因。所以,有市場人士認為,對于看好后市或處于觀望狀態的個人限售股股東,其持股期將會延長,而打定主意要賣者依然會賣。更有少數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會加速解禁盤拋售,以免將來會有更新的政策攤薄其利潤——2009年解禁后打算拋售但未拋售的個人股東,現在肯定正在后悔。
第三,稅收政策對市場中短期表現有重大影響,但效應有邊際遞減之勢。2007年上調證券交易印花稅后股市接連大跌,但之后不斷刷新高點并成有史以來最強牛市。此次個人限售股征稅新規,能部分減輕限售股壓力,但并不會觸動整個限售股套現大格局。
就此,市場人士認為,迎來個人限售股征稅新規的利好,2010年股市起步將會更好,短線機會可能增多,但長線效應有待觀察,不宜因此過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