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
□本報記者 楊博
從八國集團到二十國集團,從匹茲堡到哥本哈根,金融海嘯席卷全球之際,各國首腦不僅合作探討如何推動全球經濟復蘇,還力求謀劃應對氣候變化的長遠大計。而此間,各方交鋒的焦點,無疑落在碳關稅問題上。
碳關稅,一般指對高耗能進口產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關稅。分析人士認為,這實際上是發達國家憑借先進的環保技術,設定特殊標準以阻礙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從而保護本國貿易的一種手段,本質上是“以環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發達國家打出環保牌
在今年6月德國波恩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一些發達國家代表提議征收“碳關稅”,即對沒有實施溫室氣體強制減排的國家實施附加貿易關稅。6月22日,美國眾議院通過《限量及交易法案》,僅僅四天后又通過《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兩項法案均授權美國政府可以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實施碳減排限額國家的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
美國奧巴馬內閣能源部長朱棣文在就職后也曾公開表示,對沒有二氧化碳強制減排限額的國家,美國將征收碳關稅。朱棣文訪華期間,這一問題也成為中美雙方爭論的焦點。
眾所周知,高能耗產品多數由發展中國家生產,并向發達國家出口,其中“中國制造”所占份額非常大。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研究員李靜云認為,一旦碳關稅被發達國家所普遍采用,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利,其中又以對中國的傷害程度為甚。
李靜云指出,美國推行碳關稅有改善形象的意圖,但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尋找下一輪引領世界經濟潮流的經濟增長點,以振興和提高美國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鞏固其在未來以低碳化為核心的綠色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這無疑是美國基于中長期發展而打出的一張“戰略牌”。
與此同時,制衡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也是推行碳關稅的目的所在。李靜云認為,美國的減排法案中規定,對未達到美國碳排放標準的外國產品征收高額懲罰性關稅,在堂而皇之地將別國財富納入自己國庫的同時,還要讓其背負污染環境的惡名。
中國或將采取征收措施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美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美國開征碳關稅一定會對中國出口貿易形成極大沖擊。他指出,中國出口產品大多為低端產品,碳含量相對較高,如果美國對中國采取無區別碳稅政策,將肯定影響中國貿易。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經濟系副教授曾賢剛對此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目前中國對美國順差特別明顯,而且中國出口最多的恰恰是含碳量比較高、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品,一旦美國方面開征碳關稅,必然對中國出口產品的數量形成明顯影響。
在中國是否會征收碳關稅的問題上,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盡管這一問題目前還存在爭議,但最終還是要征,而且預計推出的時間不會等太久。“征收碳關稅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能夠表明我們在節能減排上的決心。”他表示。
林伯強預計,剛開始的征收幅度可能比較溫和,“這樣影響也不會特別大。”他強調,征收碳關稅涉及的問題比較復雜,以什么方式來征,執行怎樣的通行標準,如何認證碳排放量等許多前期配套問題仍待解決。他同時指出,中國應表明自己的立場,就是愿意實行節能減排,但從我們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上來講,還需要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幫助,目前讓中國和美國等其他發達國家負起同樣的減排責任不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