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華林證券:通脹壓力升溫 警惕經濟二次探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3日 02:08  中國證券網

  ●全球經濟正面臨由寬松貨幣政策所帶來物價上漲推動總需求的過程,其并不能持續對經濟構成利好,一旦通脹來臨,企業又將開始步入削減成本、降低供給的境地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還需靠國家投入拉動,而拉動主要通過增加稅收及發債方式,這樣結構將提高政府赤字,因此,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果,不可能持久

  ●在美元貶值壓力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經濟又將面臨新挑戰,制造業很難獲新生機,而作為中國經濟另兩大引擎的消費與投資同樣存在不確定性

  ⊙華林證券研究所副總 胡宇

  ○編輯 李導

  雖然近期GDP出現環比連續上揚,但投資拉動一旦不能持續,結構化調整的后勁將影響經濟增長速度,現在雖靠一時的經濟刺激帶動了經濟增長,但未來仍可能面臨二次探底的機會。

  經濟反彈

  不改長期結構調整趨勢

  從最新數據看,連續三個季度的環比上升只能代表經濟出現反彈,但能否走出上升趨勢,這恐怕誰也無法預料。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短期反彈并不改變結構調整帶來的經濟長期低增長的可能。從供給學派的角度看,政府通過增加貨幣供應量的確在短期可刺激總需求,在促使就業重新回歸充分的情況下,總需求的加大可能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帶來物價上漲壓力,企業為克服成本上升壓力,又要開始考慮降低成本,減少供給。因此,最終經濟還是要重新回歸新的平衡,而這種平衡就是經濟重新步入調整階段,在消化產能、降低成本的過程中,物價高漲的壓力并不一定能徹底緩解。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目前正好面臨由政府實行寬松貨幣政策帶來物價上漲推動總需求的過程,但我們認為,這種過程并不能持續對經濟構成利好,與此相反,一旦通脹來臨,企業又將開始步入削減成本、降低供給的境地。除非通過不斷提升企業單位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化解成本上升帶來的壓力,否則,中國經濟或很難再保持以往的快速增長。

  高房價抑制社會消費潛能

  在美元貶值帶來的壓力下,人民幣升值壓力大增。如果中國貨幣調控不能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那么,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經濟又將面臨新的挑戰,中國制造業將很難獲得新的生機。一旦出口繼續遭受重挫,那么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將會有“一駕”掉入泥潭,而另外兩駕,包括消費與投資仍存在不確定性。

  那么依靠消費如何?加大消費的前提是中國人有錢消費才行,但現在的情況是,中國人普遍并不富有。25萬億的居民存款由13億人口的0.5%的人占據了其中的70%。另外99.5%的人獲得25萬億的30%,平均每個人獲得6000元存款。可以這樣說,中國人其實大部分人并不富有。富有的,現在敢于大膽消費的,還屬少部分人;大多數人還得繼續計算日常消費支出的增長與樓價不斷上漲帶來的擔憂。

  因此,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還需要靠國家的投入拉動。國家投資的拉動主要財政政策,通過增加稅收及發債的方式來拉動經濟增長,這樣的結構又將增加民間的稅負,提高政府赤字。因此,投資拉動存在很大的負面效果,不可能持久。

  人民幣升值不足取

  傷害經濟復蘇和增長

  伯南克近期表示,針對當前的資產泡沫,亞洲國家應該采取匯率調整的方式來規避風險。

  我們認為,伯南克的上述表態恰似給飽受資產泡沫之擾的亞洲國家們開了一劑“慢性毒藥”。很顯然,從中國的角度而言,人民幣如果繼續升值將會刺激外資流入中國市場,資產泡沫又將有繼續擴大可能。一旦美元停止貶值,那么外資們又將流出中國,溜回美國,這樣的結果將讓中國重溫日本和美國資產泡沫的歷史。按照這樣的邏輯推理下去,不寒而栗的是,目前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國家似乎正拿著曾經對付日本人的手段來對付不斷強大的中國,而促使人民幣不斷升值就是西方國家手里最好的武器。

  現在看來,在經濟仍靠投資單腿支撐的情況下,股市上漲還是來自于資金推動,屬于短期市場的非理性上漲。現在看多的人主要依據是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資產泡沫繼續上漲機會,然而,我們依然要理性的看到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經濟的重大破壞作用。所幸的是,中國貨幣當局已經看到了當前資產價格的非理性繁榮,目前盡管僅通過數量化調控的措施來回收市場流動性,但未來很有可能通過加息方式來實現市場的理性回歸,全球寬松的貨幣政策帶來的負面作用已對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產生影響。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