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楊 冬
本報訊 在再融資壓力與估值較低的背景下,近期銀行股在大宗交易市場上出現供需兩旺的局面。
某券商自營業務負責人指出,在再融資的壓力下,一些銀行股東為了減少參與配股的資金而通過大宗交易減持部分股權。另一方面,目前銀行股估值很便宜,且銀行與目前經濟復蘇的契合度最高,因此,銀行股大宗交易接盤者甚多。
在銀行股大宗交易的眾多接盤者中,私募機構的身影頻頻出現。一位潮汕地區的私募機構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只要是略有折價的銀行股,有多少收多少,我們每天可以拿出5億元的接盤資金。”
多只銀行股現身大宗交易
自招商銀行8月14日公布配股融資方案后,招行就開始頻繁出現在大宗交易名單上。據證券通數據統計,8月14日至10月21日,招行股權在大宗交易市場上共成交9190萬股,且多為折價交易。
進入到10月份,興業銀行股權亦開始頻頻出現在大宗交易市場。據證券通數據統計,10月份以來,興業銀行股權在大宗交易市場分四次共成交310萬股,成交價均略有折價,且賣方均為招商證券福州群眾東路營業部。
興業銀行股權頻繁現身大宗交易的背景,與招行如出一轍。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興業銀行目前正在醞釀一項配股融資計劃,目標是滿足未來1至2年內的資本需求。
上述某券商自營業務負責人指出,“目前市場向好,經濟數據不錯,銀行如果選擇現在融資的話會主動很多,其他銀行應該也在醞釀各自的融資計劃,而且多數的融資計劃會傾向于一次性融足;但對于大小非股東而言,如果缺錢的話就會選擇部分減持,套現資金來參與配股。”
其他銀行股亦有大規模現身大宗交易跡象。上海證券交易所10月21日的大宗交易意向申報統計顯示,當日共有北京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四只銀行股每單500萬股的買單意向申報,報價均略有折價;另有興業銀行100萬股的賣單意向申報,報價略有溢價。
私募頻頻接盤
各種形式的私募機構,成為了銀行股大宗交易的接盤主力。
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顯示,在10月21日的大宗交易意向申報中,私募機構思考投資公司報出了各買500萬股北京銀行和興業銀行的買單申報。在其他買單申報中,根據買家留下的聯系方式,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獲知,大多為私募機構。
一位私募人士說,由于大宗交易資金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公募基金大都由于單一行業或個股持倉比例的限制,較少通過大宗交易市場來增配銀行股。但私募不同,沒有持倉比例的限制,而且出現折價交易時還可以攤低持倉成本。
此外,銀行股目前便宜的估值是吸引眾多私募機構參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國泰君安銀行業研究員伍永剛表示,目前銀行股2009年平均動態市盈率為15倍,2010年平均動態市盈率為12倍,估值在A股市場相對較低。
上述券商自營業務負責人指出,在再融資的壓力下,銀行股經過調整估值已經十分便宜,接盤者的價格風險不會太大,這是銀行股大宗交易活躍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