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報》記者 肖妤倩
1990年12月19日,年僅35歲的尉文淵敲響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第一鑼”。這天,包括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公司股票等30種證券上市。中國在“試營業”、摸著石頭過河一般的探索和幼稚中打開了資本市場。
尉文淵由此成為“全球最年輕的交易所老總”。“一張白紙”、“不懂”、“少不更事”、“股盲”算是尉文淵當時真實的心情寫照。
正是尉文淵的這一鑼,打開了中國家庭理財的一扇窗戶,助長了通過資本市場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理念,推動了經濟學家厲以寧提出的“股份制改革”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中國普通百姓逐漸意識到,不僅僅是勞動可以致富,錢也能生錢。這無疑讓人們對財富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高度。
對于連國家都覺得是一次冒險的“上交所”籌建,尉文淵于1990年6月請纓接手了。那時的他還是一個剛到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工作時間還不足一年的年輕干部,就著“不怕吃苦,不知深淺”的膽量,扛上了難以想像的重擔,而且這一抗就是好幾年。
再加上沒有歷史經驗的借鑒,沒有出國考察的機會,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入調研,從最容易的選址開始,逐漸了解交易所建立的各種知識。
在交易系統的選定上,一向都很排斥電腦的他,把賭注下在了電子交易系統上。慶幸地是,當尉文淵有機會到香港證券市場考察時,驚喜的發現,自己的電子交易系統竟然已經走在了香港的前面。不得不說,如果沒有全球領先的電子化交易系統的高起點,中國資本市場也不可能有一日千里的發展。
隨著上交所的開業,沒有任何證券市場波動經驗的尉文淵開始大刀闊斧地開始創新的嘗試,從無紙化交易到股價開放,從平息猖獗的黑市交易到說服股民對于無紙化的紛爭,一個又一個的難墻造就了這位在資本市場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了這些成功的嘗試之后,為了使國債市場重現活力,尉文淵借鑒了芝加哥的經驗,決定在國內打響國債期貨交易“第一炮”。
1995年初,市場傳聞財政部將會給“327國債”貼息,多空雙方以此加大倉位。以上海萬國證券公司老總管金生為首的空頭,對陣以中經開為首的多頭。
1995年2月23日,“327國債”因貼息傳聞得到證實而暴漲,同時遭遇滅頂之災的萬國證券開始砸盤,國債期貨市場頓時“人仰馬翻”。震驚中外的“327國債”事件就此爆發,尉文淵因監管失察而無奈請辭。
實際上,“327國債”事件的犧牲品并不止尉文淵一個。上海萬國證券公司總裁管金生也因孤注一擲違規做空327國債,被控“擾亂市場”鋃鐺入獄。
隨后,萬國和申銀合并,而與尉文淵、管金生并稱為上海灘金融界“三大猛人”的闞治東則華麗轉身為申銀萬國總裁,儼然成為上海證券業的一號人物。
在自豪和驕傲的推動下,1996年,闞治東因巨資炒作上海本地股陸家嘴,被處以“五年市場禁入”的處罰。五年后,當他接手南方證券時,又因涉嫌操縱哈藥集團、哈飛股份而被警方帶走,上演了人生第二次滑鐵盧。
就在闞治東人生第一次低谷時,君安總裁張國慶也因君安證券管理層收購事件遭內部人舉報而東窗事發,被審計署查明張國慶等公司高層“賬外違法經營隱瞞轉移大量收入”,以及動用君安大量權益。最終,張國慶也因“虛假注資”和“非法逃匯”等罪名身陷牢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