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證券研究所 ○編輯 趙艷云
隨著宏觀經濟復蘇勢頭逐步確立,股市估值水平持續溫和回升,產業資本會否持續抽離股市回歸實體經濟,成為部分投資者熱切關注的話題。
盡管未來4個月市場將迎來限售股解禁“洪峰”,但我們認為這與產業資本走向并不構成直接因果關系,產業資本持續撤離股市會否發生,將主要取決于股市泡沫化程度在未來的演變情況。
假設“經濟增長導致產業資本抽離股市”這一觀點是正確的,那么股市和實體經濟的運行就會呈現負相關的關系,即經濟向好,股市下跌,經濟走弱,股市上漲。這一觀點甚至顛覆了股市是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基本論調。同樣,這一觀點既無法解釋次級債危機對2008年實體經濟的損害,以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也難以對2009年上半年經濟觸底復蘇,股市開始逐步走好做出合理的解釋。因此這一觀點正確與否,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實,產業資本和投資于股市的資金有交集,但并非重合,甚至說交集僅占一小部分。《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高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百分之五以上的股東,將其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在買入后六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后六個月內又買入,由此所得收益歸該公司所有。這一規定使得產業資本在股票投資方面,僅能做一個長期投資者,而且在信息披露方面的嚴格規定,也使產業資本在二級市場操作上,難以獲得短期收益。
而《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規定:投資者預計持有、控制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的股份超過5%的,應當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提交持股變動報告書。此后每變動5%同上,期間內禁止買賣。通過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減1%,需要發公告。《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也規定:持股比例30%以上的股東繼續增持將采用要約收購方式,或提出豁免申請。
部分產業資本撤離股市,轉而投向實體經濟,屬于戰略性轉移,或者因為實體經濟的投資機會顯現,或者因為股票市場價值嚴重高估,但這樣恰恰實現了資源合理配置,抑制了股票市場的泡沫化,難言利弊。另外,股改以來限售股(包括股改限售股和非股改限售股)解禁后的累計公告套現額度為1900多億元,僅占目前流通A股市值的1.89%。將整體市場的下跌完全歸罪于產業資本撤離有些不妥。
至于產業資本持續撤離股市的現象在未來幾個月會否發生,則要看股票市場的泡沫化未來是否會急劇膨脹,如果市盈率普遍較高,無論是產業資本,還是專業證券機構都會做出套現的操作,而且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