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春來
進入2009年以來,監管部門曝光非法機構和非法網站黑名單600余個,查處非法證券投資咨詢、非法證券委托理財活動案件60余起,有力地凈化了證券市場環境。
“這些黑嘴,真應該狠狠地打”。雖然時過兩年多了,但投資者老陶(化名)對被非法證券機構蒙騙的一幕仍然記憶猶新。2007年初的一天,老陶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對方自稱是證券投資公司的人,可以通過給薦股等形式幫助投資者掙錢。將信將疑的老陶禁不住對方的巧舌如簧,答應和對方合作。試用階段對方推薦了兩只股票,老陶買后收益不錯,于是放心地交清了全部費用。但此后一切都變了,老陶按照對方指令買入的股票,絕大部分買在了高點;而按指令“止損”的股票常常賣出“地板價”。這家公司對于老陶的咨詢也敷衍了事,把責任推給市場的同時仍不斷給老陶“畫餅”,3個月后股指上漲50%,但老陶卻虧損了30%。不久后老陶就在被查處的非法證券咨詢機構名單上看到了那家機構的名字。
“幸虧證監會把他們打掉了,要不然還不知道要騙多少人。”老陶說。他現在再也不隨便聽別人推薦股票了,而是自己踏踏實實研究宏觀經濟的走勢,研究行業動態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打非”工作只是證監會日常監管工作的一部分。自資本市場誕生以來尤其是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不斷推動完善資本市場法制建設,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規范和改進行政行為,依法嚴懲違法違規,有力地維護了資本市場的穩定運行。
在實踐中健全中國特色的證券監管體系
作為一個新興資本市場,我國資本市場從監管機制到各項制度都經歷了一個逐步健全的過程。
1992年10月國家設立了證券委,負責指導、協調、監督證券市場的各項工作,研究制定有關證券市場的方針政策和規章,制定證券市場發展規劃等。在設立證券委的同時,還設立了證監會,負責日常監管工作。到1998年,國務院決定將證券委撤銷,機構并入證監會,由證監會全面負責證券市場的一切工作。
1992年底,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總結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經驗教訓,確立了中國證券管理體系的基本框架。1994年《公司法》頒布實施。1999年7月1日,我國第一部《證券法》開始實施,它是除《憲法》以外第一部依靠社會力量和專家,由全國人大自己起草的法律。它的實施為我國券商在一,二級市場競爭提供了公平,公開的環境;同時,給一批歷經市場洗禮,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券商帶來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證券法》的出臺,大大加快了中國股市的規范化進程。最大的變化是導致證券公司發生重大分化,綜合型證券公司將主導證券市場,成為證券市場的中心。2002年初,中國證監會頒布了《上市公司治理準則》,對于上市公司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規范意見,同時,著眼于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指導原則。2005年10月,《證券法》、《公司法》修改后發布。新法規適應新形勢發展,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創新提供了法律支持。“設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加強IPO信息預披露、提高上市門檻、增加股東代表訴訟”等規定給普通投資者吃了一顆“定心丸”。
資本市場法制建設成績顯著。截至2009年7月底,現行有效的法律文件達466件,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以及各類自律規則構成的比較全面系統的證券期貨法規體系。2003年至2009年7月底,共立案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665件,做出行政處罰決定388件,對1385名個人進行了行政處罰和相關處理,發現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機關偵查350件。
投資者 揮別莊家走向成熟
證券市場的投資者,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莊家”這個詞。但對于新入市的投資者來說,也僅僅是知道這個詞了,因為經過監管層不斷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建立了綜合監管體系,實行了適應我國市場環境的“轄區監管責任制”,強化了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高管人員的監管,中國資本市場已經基本告別“莊股時代”。
但十幾年前的情形和現在卻大不一樣。那時的投資者對于“莊家”是“又愛又恨”。投資者最希望跟莊坐個轎子,但莊家兇猛的洗盤、出貨卻常常令投資者痛苦不堪。此類“坐莊”行為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損害了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而監管層對于此類操縱股價擾亂市場的行為也毫不手軟。
2001年,兩起震驚全國的操縱股價案件被查處。其中,“中科創業”案件共涉及資金約54億元,股票操縱者呂新建和朱煥良經合謀,用一系列手法,通過1500多個股東賬戶,控制了中科創業股票流通盤55.36%的倉位,進行股價操縱交易;而在“億安科技”案中,多家機構利用627個個人股票帳戶及3個法人股票帳戶,大量買入“深錦興”(后更名為“億安科技”)股票。持倉量從1998年10月5日的53萬股,占流通股的1.52%,到最高時2000年1月12日的3001萬股,占流通股的85%。同時,還通過其控制的不同股票帳戶,以自己為交易對象,進行不轉移所有權的自買自賣,影響證券交易價格和交易量,聯手操縱“億安科技”的股票價格。截至2001年2月5日,上述4家公司控制的627個個人股票賬戶及3個法人股票賬戶共實現盈利4.49億元,股票余額77萬股。
此后“德隆”、“杭蕭鋼構”等一大批社會影響力大的違法案件被嚴厲查處,證券期貨監管行政執法水平顯著提高。
當基金在證券市場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的同時,基金經理老鼠倉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市場的關注焦點。上投摩根成長先鋒基金的基金經理唐建,利用老鼠倉的行為獲利逾150萬元,王黎敏則在任南方基金基金金元、基金寶元基金經理期間,以類似唐建的手段從自己所管理的基金重倉股太鋼不銹和柳鋼股份中,非法獲利約150萬元。2008年4月22日,證監會公布對唐建、王黎敏“老鼠倉”案處理決定——在沒收其違法所得并各處罰款50萬元外,還對兩人實行市場禁入,這也是基金法實施以來的處罰第一單。
監管層加大對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就是最普通投資者最生動最有效的教育。經過市場凈化,投資者在市場的歷練中日益走向成熟。
上市公司提升質量擺脫提款機地位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發展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提高資本市場投資價值的源泉。然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非常多,另一方面不少上市公司被不良大股東掏空,成為他們的提款機。
針對這種情況,監管層加大了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打擊力度,查處了一批做假的上市公司,同時發起“清欠風暴”,徹底解決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這一困擾市場多年的問題。
1997年3月,因被指控制造虛假財務會計報告而受到查處,1996年漲幅達到1059%的“瓊民源”被停牌,1998年4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瓊民源”1996年年報中所稱5.71億元利潤中,有5.66億元是虛構的,并巳虛增了6.57億元資本公積金,相關責任人受到法律制裁。之后,藍田股份、銀廣夏、東方電子等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先后被查處。
2005年底,國務院批轉了證監會《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做了全面的要求。而針對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這一困擾市場多年的問題,監管層刮起了“清欠風暴”,要求各上市公司必須在2006年底之前解決清欠問題,否則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當年即有164家上市公司被占用的112億元資金得到解決。2006年11月,在距離年底清欠大限只剩50天時,證監會、公安部等八部委就上市公司清欠問題聯合發文,要求進一步加強對重點地區和重點公司的清欠督導工作,逐家研究解決方案,逐一落實。對限期內未完成清欠的上市公司要全面立案稽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這使得上市公司清欠工作明顯加速,12月份以來,上市公司清欠公告幾乎每天見諸報端,一些“釘子戶”開始緊鑼密鼓地加快清欠步伐,被占用資金最多的三九醫藥也拿出了他們的清欠方案。
清欠問題一戰而勝,2006年也被稱做清欠年。解決上市公司資金被占用問題,有力提升了上市公司質量,保護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中介機構規范運營更公正透明
以券商為代表的中介機構,是證券市場的關鍵環節。對券商的規范化管理,是維護證券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17年投資歷史的老股民老黃(化名)曾有過這樣的遭遇:因為股市長期低迷,老黃有很長時間不去看自己的賬戶了,當某日他無意中打開自己的賬戶時,發現賬戶中的現金額少了許多,他馬上與開戶券商聯系,很快他的資金恢復到了應有數額,券商對此的解釋是電腦故障,老黃也沒有多在意。過了很長時間老黃才知道,他的資金當時是被挪用了。
實際上,象這種客戶資金被挪用的現象當時并不少見,同時,違規理財以及股東和關聯方占用資金等違法違規問題也日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2003年4月,大連證券被關閉,5月,“上海首富”周正毅掌控下的富友證券巨額挪用國債回購事發,此后鞍山證券、佳木斯證券和新華證券相繼被關閉。8月,證監會召開“證券公司規范發展座談會”,會上對券商提出“三大鐵律”,即嚴禁挪用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嚴禁挪用客戶委托管理的資產,嚴禁挪用客戶托管的債券。次年8月,中國證監會開始推行對證券公司的分類監管,邁出整個綜合治理過程中關鍵的一步。到2005年,券商問題更進一步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這無疑是對證券業的規范發展鳴響了發令槍。2005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證監會擬定的《關于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提出了券業綜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原則、近期和遠期的目標。2006年7月,《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頒布。
券商綜合治理,是在資本市場實施基礎性制度改革的關鍵時期對全行業進行的一次全面整頓和制度改革。經此整頓,一批高風險和嚴重違規的證券公司被處置,一批責任人的行政和刑事責任被依法追究。在果斷處理問題券商的同時,監管層也加大了對暫時困難的較優券商的扶持。到2006年,證券業連續4年虧損的局面得以扭轉。截至2009年7月底,107家證券公司總資產2.02萬億元,凈資本3322億元,管理客戶資產9.66萬億元,1-7月證券公司累計實現凈利潤578億元,券商重振雄風,投資者的資產也變得更加安全。